就在尚武和賈詡對烏桓人的資源進行討論的時候。一種看起來非法,但合法的買賣卻已經在并州北方,河西州之地悄然興起,這就是販奴貿易。
共和軍無條件廢除一切奴隸條款,但問題是,這條法律是有局限性的,因為他針對的是漢人,而非漢人是不在此列的。所以,很多為做生意的人,鉆了法律的空子。他們大肆的鼓動匈奴商人,把那些俘獲的戰俘通過錢財的方式交易過來。
然后把這些戰俘運送到河東,潞州,以及更多的地區去做挖煤的工人。這是暴利。而且,需求非常的大,這足夠極大的購買戰俘的欲望。甚至是,一些北方游牧部落的婦女也在此列。或許他們有更多的力氣。
尚武認為,一個時代的發展離不開能源的支持,共和軍目前最大的能源依仗在于煤炭,所以,對煤炭發展極為的重視,但煤炭資源的開采也隨之深入。
從一開始的淺層煤炭開采,到后來打井開采,最后到現在的使用開采方式的進行,煤炭的開采變得越來越大。但,難度,以及危險程度也在不斷的加大當中。
共和軍控制的煤炭,煤礦事故頻發。平均一個月上報的煤礦事故,會超過一百多起。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因為背后,會有很多人命填進去。
一次重大的礦難事故,就會造成百十人的死亡,固然煤礦賺錢來的快。因為需求很大,鐵廠,供暖,燒火做飯等等,都需要煤炭的能源。但開采的難度也在加大。代價就是傷亡也在增加,這是不可避免的。
這件事情,已經引起了很多當地人的不滿,因為死的都是一些從土地上剛剛解放,沒有多少勞動技能的農民,他們遇難,往往就意味著一個家庭的頂梁柱的沒有。賠償的數額也是非常大的,最初人命從兩萬錢上漲到了十五萬錢。開礦的礦場主,隨后不再使用當地人,而是使用從中原來的流民,他們價格不會多,但隨后帶來的是更多的其他的問題,比如,故意的制造礦難,敲詐。引起司法調查。礦產是暴利。帶來的是各種各樣的麻煩。
所以,流民也紛紛的拋棄使用了。原因很簡單,流民不能相信,他們也很明白,掙錢很重要,但是,也要有命話。原因是多方面的,總之就是,使用本地,以及其他地區來的流民,成本也會增加,而且麻煩不斷。
就在這時候,一個很意外的例子讓所有的人看到了其中的機會。
馬橫很惱火匈奴戰俘。盡管作戰部對于這件事情,是下令釋放。但馬橫作為軍頭堅決的反對這件事情,加上當地河東人對匈奴人也沒有好感,所以,他們把大量的匈奴戰俘給留下來,分散賣給了當地的一些煤礦,焦炭場,那是危險,苦力的活。對于這些人的生死,他們完全不用放在心上。
最重要的是,成本,很實用這些北方戰俘的成本很低,他們沒有人權,只要供給他們吃飽,他們就會不斷的創造財富。他們的死亡影響非常的小,即便是發生很大的礦難,人們也認為,這是報應,活該,誰讓他們曾經是敵人,對于敵人,他們就應該是這樣。
使用戰俘的成本減低了最低,省去了很多很多的麻煩,最重要的是,很多不愿意干的人,有了人可以干活。
而控制這些戰俘變得很簡單,棍棒,皮鞭。不斷的抽打他們,他們就會不斷的前進。這才是商人們最希望看到的情況。
在這樣的刺激下,從北方更多更多的戰俘成為了關鍵。
商人們有錢,他們可以用一個較高的價格買下一個奴隸,然后換衣服,運送到河東去挖煤。挖出來的煤,換成更多的錢,一方面成為他們財富的象征,另外一方面,他們可以買更多更多的戰俘。就這樣,北方一種新的貿易正在增加當中。
這種刺激影響深遠的。因為參與到其中的人,越來越多。
河西州就是一個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