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的湯圓在冒著熱氣,江浩站在那里,迫不及待的等著人們來品嘗他的佳作。
寧靜看著一桌子的湯圓,心里特別的感動,她沒想到,她自己隨口一說,他居然就記住了,還在今天做成了成品,耀眼的在她眼前。
這是她一直以來想念的味道,從兩年前離開家就沒有再吃到過了。
所有人都站著,等待奶奶來動筷子,她笑呵呵的手里拿著紅包,一邊在走,一邊在笑,一邊從外屋走了進來。
“來,來,來,都來領紅包,奶奶給你們新年紅包,希望你們在2008年里都順順利利的。”說著她把紅包塞到了寧靜的手中。
寧靜拿著紅包,看著一旁的江浩,有點不知所措的樣子,看著手里奶奶拿的紅包,她不知道是該接還是不該接。
江浩一眼就看出了她心里的猶豫,笑嘻嘻的對她說道“拿著唄,借奶奶金口玉言,我們在新的一年里都平平安安!”
劉點點拿著紅包特別的開心,一直在不停的跳躍著,在江凱面前晃來晃去的,好像再說我有紅包,你沒有。
“切,別晃了,等會奶奶也要給我的。”江凱很不服氣的對她說道。
奶奶每人一個紅包發完以后,就坐倒了桌子前,她看著桌子上又大又圓的湯圓,非常奇怪的眼神盯著湯圓說“誰坐的?這是什么湯圓呀。這么大一個。”
因為奶奶不太喜歡吃糯食,所以她只是淺淺的品嘗一下就可以,沒想到江浩弄的湯圓是這么大分量的。
寧靜拿著筷子,把湯圓分成了兩半,一半夾在了自己的碗里,一邊留給了奶奶。
奶奶看著臉上笑來了花,比這新年的到來還要讓人愉悅。
火爐里的火燃的明晃晃的,偶爾還有火笑的聲音,還記得小時候每一次火笑,爸爸媽媽都會睡說“火笑是因為有客人要來。”
穿外的鴿子在不停的嬉鬧著,從這個樹枝飛到那個樹枝,從這主語飛躍到另一頭,好像在不停的穿梭跳舞一般灑脫。
江凱哥劉點點端著手的湯圓,坐反了外面安靜的吃著。
“你們哪兒初一早上都是吃湯圓嗎?”江凱看著劉點點問道。
劉點點笑了笑“沒有固定一定要吃湯圓啊,不過吃湯圓都是小時候最喜歡的。”劉點點笑著回答。
看著碗里的湯圓,她突然回憶著小時候,那時候每年都盼望的事就是過年,不僅僅是因為有新衣服可以穿,還有好多好吃的可以饞嘴,所以村里的小朋友幾乎都盼著過年。
小時候在農村,過年是所有人十分向往的日子
在她的記憶里,小的時候,家里很窮,媽媽精打細算,厲行節約,她積攢一年到頭的美味佳肴,只有過年才能盡情享用。
那時候農村過年,不像現在城里過年下館子,下酒店,鄉下團年,都選擇在中午兩點就開始年夜。
有的美食,頭天晚上就得開始煮,如豬腳和海帶就是頭天晚上開始燉,且要燉滿滿的一鼎鍋。
灶里燒一塊一塊的木材,睡前悖火,把未燒盡的木材柴團在灶中央,然后用灰將其覆蓋,這樣火種不滅,灶里徹夜通亮。
那是家鄉的一種習俗,既有微火燉豬腳之效,湯更好喝,又有預示來年紅紅火火之意。
每到初一的早上,她媽媽總是一大早就起床了,她首先將鍋里的豬腳海帶再次舀進鼎鍋,然后將豬頭臘肉香腸蘿卜全部一鍋煮上,煮熟之后,她得把肉食撈出來放在筲箕里涼著待切細,再將蘿卜與湯舀到缸砵里,目的在于騰鍋她用于做其他的美食。
從小家里人多,兄弟姊妹加起來有六七個人,人人都喜歡在過年的時候,喜歡吃酥肉,每逢過年,酥肉也是每家每戶必炸的一種食物。
每到過年,往往要剩壘尖滿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