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有些抵觸,也并不是大張旗鼓的抗議,而是多數人在內心中會隱隱有些不太友好的預感,畢竟這電影拍攝的是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多少會讓他們覺得有些心虛。
……
在電影啟動了全球宣傳之后,《飛虎隊》官方微博titter放出了第一支預告片。
一分鐘時長的預告片,采用快剪的方式,把片中最燃的幾個片段以及場景剪輯下來,搭配激昂的配樂,一經布,就引全球網友的驚嘆。
無論是身穿將軍軍服的湯姆漢克斯,還是身穿空軍夾克的萊昂安多與劉曄,每一個人都是標準的硬漢造型,演技也非常精湛,幾個爆燃的鏡頭拼在一起,再加上那壯烈的空戰畫面,讓人看了汗毛直立。
只是一分鐘的預告片,就徹底將民眾對這部電影的期待感拉到了一個新高度。
此時,距離電影上映,還有一個半月。
又過了三天,第二支預告片布。
這支預告片的時長達到了一分半鐘,次將安妮海瑟薇扮演的護士,以及杜薇扮演的農家女孩剪入片中。
兩人都很符合東西方民眾的審美,她們的出現,讓電影的熱度繼續提升。
杜薇的名字,也第一次走出華夏,進入到了海外民眾的視野。
李牧留意了歐美網民的一些評論,現大家對片中清純、美麗而又質樸的杜薇,都抱有很好的第一印象,這讓他十分欣慰。
幾天之后,yytunes、yy網、yy彈窗、微博titter同時面向全球布了《飛虎隊》的主題曲《21 &nuns》。
這全英文的歌曲一經布,便在歐美收獲了大量好評。
《21 &nuns》這歌,在上輩子就是綠日樂隊一非常經典,而且備受稱贊的單曲,這歌所在的那張專輯,在2oo9年拿下了大名鼎鼎的公告牌冠軍、拿到了52界格萊美最佳搖滾專輯獎,這歌也提名了那一屆格萊美的最佳搖滾歌曲。
歌曲本身就有這么好的底子,即便是主唱從一支朋克搖滾樂隊,換成了杜薇,這歌的魅力也沒有絲毫的削減。
相反,這歌的歌詞因為被李牧改過,所以從反戰的主題,變成了歌頌在二戰中為正義而犧牲的英雄,整歌的基調有了巨大的差距。
美國人民對戰爭的態度在二戰之前和二戰之后是截然不同的。
二戰之前,美國人崇尚正義的戰爭,所以他們才會派出百萬青年,遠離本土,前往幾大洲幫助受害國家抵抗,二戰對美國本身,也是一個財富、地位、精神等多個層面的大豐收。
聊及二戰,美國人幾乎不會有人帶有“反戰”的情緒,相反,他們把二戰中犧牲的四十萬美軍老兵,奉為國家榮耀。
在二戰之后,美人在國內的地位極其高,人民對軍人的敬佩與擁戴簡直是空前的。
但是,在朝鮮戰爭開始之后,美國人民對戰爭的態度就開始生了變化。
美國人覺得,二戰是為了全人類以及世界和平打的,哪怕死了幾十萬人,也是死得其所。
可朝鮮戰爭上萬人的傷亡,讓美國人覺得難以接受,因為他們不明白,自己的國家為什么要去那么遠的地方,干涉一個民族自己的戰爭。
大部分普通民眾體會不到美國所謂的大東亞利益,他們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美國政府師出無名的在朝鮮半島的山窩窩里,葬送了上萬美人的性命;
到了越南戰爭,美國人就更加不可理解。
美國在越南打了那么久,死亡、失蹤六萬多人,受傷三十多萬,很多美國人只知道自己國家的軍人在越南不斷死亡、受傷、殘疾,但卻始終搞不明白,那場戰爭到底是因為什么。
也是在那個時候,美國民眾對戰爭以及軍人的態度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不再推崇戰爭,也不再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