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他正將手中的長槍放在一旁的兵器架上。
對于這種身量不高,又偏愛使用長兵器的,南柯也有些習以為常。
應該是彌補自家的手短的缺憾吧,就像那矮腳虎王英就是這般,也是善用長槍。
那米志成這時也瞧見南柯,慌忙迎了上來,道“國公爺,我正準備去找您呢,沒想到您也起這么早。”
“哦,找我何事?”南柯好奇的問道。
米志成聞言,先批了件衣裳,將自家儀容整好后,才到跟前行禮道“昨夜我觀您隊中并無旗幟,還以為您是趕夜路,將旗幟藏了起來。今日讓人又詢問了一番,才發現你的隊伍內確實沒有旗幟,便想找您問一下,要不要讓營中的匠人幫忙趕制一批旗幟出來。”
古人崇尚圖騰,會在石壁上畫熊畫虎,再后來就畫在布上,亦有畫龍者,這就成了旗。
然后旗子后方一些畫有特殊符號的布條,是為幟。
這種從信仰慢慢轉變過來的軍陣常備之物,合起來就是旗幟。
南柯自然知道這東西,只是他在永平縣的時候事情太多,修渠建城練兵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因此旗幟的事兒,就一直沒有提上進程。
再隨后就又火急火燎的去參加光王朝的大演武,因此他們這一行人都弄的跟雜牌軍一樣,連一個像樣的旗幟都沒有。
“咱們這會兒跟巴軍作戰,首要的問題是刀快甲厚吧,旗幟這東西就沒有,影響也不大吧?”南柯疑惑的說道。
聽到南柯這種小白的答復,米志成沒有任何輕視和不屑,道“旗、鼓、鑼乃軍中三寶,都是重中之重。
就好比士卒們嘗嘗攜帶的號旗,混亂的戰場上,士兵往何處沖鋒,都得看著號旗走。后方指揮的將領,如何調度正常戰場,也得根據號旗的多寡來判斷。
若是沒有號旗,大規模戰斗,豈不是亂成了一鍋粥。
再說了,都以號旗區分隊伍,交戰之時,我們多做一些號旗,找一些百姓搖旗吶喊助威,也能虛張聲勢,讓敵人摸不清我方的虛實啊。”
聽到米志成的回答,南柯眼前一亮,道“你不說我都不曉得這旗幟竟然還有這般功效,這么說來,這號旗大有用處,咱們得多做一些,還有其他的嗎?再給我說一說?”
“國公爺,這都是軍中常識?您都不知道嗎?”米志成皺眉問道。
南柯尷尬一笑道“以前沒有研究這方面事情,所以就知道的不多。現在需要了,不是得臨時找你學習一番嘛。”
聽到這話,米志成耐著性子跟南柯說了一番軍中所用旗幟的類別,以及其作用。
最為重要的自然是主將所在的牙旗。
因為旗子上飾有象牙,故而被稱牙旗,而這牙旗是跟著主將所走,主將在哪里牙旗就到哪里,停放牙旗的地方,又喚牙門。再后來以訛傳訛,就成了衙門。
除卻牙旗,自然就是士兵們所攜帶的號旗,說白了就是信號旗,讓將領能夠更快的捕捉到士兵們的動態。
再之后就是將領下達命令的令旗,令旗一般都比較小,更易操作。
最后就是表示方位的五方旗,通常用青、赤、白、黑、黃等五種顏色,來分別對應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而五方旗大多適應于較大的戰場,像南柯這種仨瓜倆棗的也用不上。
整明白這一系列事情后,南柯才知道戰場果然比他想的還要復雜。
聞鼓而動,鳴金收兵,這只是最基本的事情。
因為這兩樣東西,只是給混亂的戰場傳遞了一個前進與后退的信息。
想要將主帥的命令更精準的傳達下去,就需要用各種令旗號旗才行。
因此不光旗幟在軍中非常重要,就連旗語的訓練也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