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赫雷利亞在四國混戰中攻滅其余三國,一統斯凱伍德大陸。
王朝建立后,第一任皇帝錫安一世將領土分成了12部分。
除王都所在的圣芒省外,其余11部分則分封給征服戰爭中功勞最大的11個親族或幕僚,建立了11個下屬公國。
每個公國的開國國王都是赫赫有名的戰具使,他們使用的戰具即使后繼無人也被公國供奉為國之神器。
11公國建立之初只分到很少的軍隊和武裝,它們都聽命于赫雷利亞皇帝的調遣。
在之后的200年,各個公國之間雖有小摩擦,但總的還是維持著和平。
每一個王朝在經過強盛的巔峰后都會衰敗,而且通常是從最頂層的統治者開始的。
100多年前的科技大爆發后,王公貴族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愈加貪圖享樂,剝削底層民眾。
20多年后,作為皇帝的錫安十二世橫征暴斂,荒淫無道,頒布了許多苛刻的法令,對11公國采取限制其科技發展、加大賦稅的高壓政策。
11公國采取不同態度應對,有的趨炎附勢,有的首鼠兩端,有的據理力爭,有的分庭抗禮。
憑借中央軍強大的軍事實力,錫安十二世派兵屠滅了一直反對他政策的波布公國,改制為如今的弗蘭澤省。
又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一直給他上書勸諫的克羅雷公國國王全族,把其領土改名為暮光省。
其余各國震懾于赫雷利亞的武力,更加紛紛妥協。盡管如此,錫安十二在位期間,共撤銷了四個公國,另外兩個公國分別變成了皎月省和烈陽省。
到了錫安十三世時期,在一次皇室北方巡游中,錫安十三強占了切敏斯特公國國王泰瑞克丹穆尼法的王宮,并強暴了王后。
泰瑞克的大兒子圖拉昂上門討說法激怒皇帝,被亂槍射死。
王后不甘受辱,懸梁自盡。
本來錫安十三欲遷怒于泰瑞克,恰逢其子也就是后來的錫安十四看上了泰瑞克的小女兒法拉,穆尼法一族才避免身死國滅的命運。
這就是穆尼法家族歷史上難以忘卻之恥切敏斯特公國事件。
對于一切的屈辱,泰瑞克敢怒而不敢言,憋了一肚子怨氣,幾年后郁郁而終。
切敏斯特的下一任國王是小兒子坎寧斯頓,20歲繼位的他,對赫雷利亞的暴行刻骨銘心。
怎奈皇家雖然腐朽,軍隊戰斗力依舊強大。
之后的30年,表面上切敏斯特對赫雷利亞馬首是瞻,憑借法拉公主得寵的時期迅速獲取皇帝的信任,在錫安十四繼位后更是如此。
對于中央的命令,坎寧斯頓無條件接受,不時送上各種奇珍異寶,把自己這個“妹夫”伺候得舒舒服服。
而背地里,坎寧斯頓廣攬人才,搜集戰具,訓練私兵,甚至與無主地帶的匪幫進行地下交易,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
而錫安十四這個人,享樂方面比起爺爺和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殺伐決斷和洞察人心方面卻遠遠不如。
如果不是赫雷利亞王朝的大臣中有那么幾個逆天而忠心的強者存在,后來的奪位者戰爭根本不用打那么久。
錫安十四為了自己更好地享受,在原有的苛捐雜稅上又頒布了許多對效忠于自己的貴族有利的法律。
并且他永不知足,后宮佳麗多不可數,法拉公主漸漸被疏遠。
錫安十四統治時期,斯凱伍德的下層民眾生活日益艱難,大眾都期望改變這一切,不安定的因素日漸滋長。
24年前,也就是錫安十四繼位后的第18個年頭,法拉公主被得寵妃嬪陷害而被賜死,這成為了奪位者戰爭的導火索。
經過30年的苦心經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