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深舌戰群儒的本事眾人早就是領教到不能再領教了,只是有些聰明的,自身利益有沒有觸犯太多的,大多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這件事皇帝已經拍了板,讓皇帝再去朝令夕改,就是在打皇帝的臉,讓皇室丟人,能成功的幾率……掐著指頭算算都曉得不可能!
不過柳太傅要折騰的給皇帝和玉深添堵,太子這次聰明的沒有摻和,看到年過半百的外祖父被玉深幾句話堵的上不上下不下臉紅脖子粗的,暗中示意一個小太監拿了一杯茶水送上來,算是給他老人家順氣。
省得外祖父兩只眼睛一閉不睜,他登頂皇位的助力就少了一層!
這件事最后除了蘇子郊有了本身官職外,其他三人都被安排到了各處,盛池軒是玉深這邊的人,也算是文德皆修的狀元才子,皇帝給個吏部侍郎,誰也不能說半個不是!
至于剩下兩人,一個正五品一個正六品,算是補了京官的缺漏,剩下的學子,玉深身為吏部尚書,是完全可以自己分配安置的,是以這件事皇帝便沒有插手。
排除品行不端捧高踩低偷奸耍滑的,依照學子期間的舉止表現和在書院收集的各人所長,玉深在第二天出了一個職位分配表。
品行端正剛正不阿的,遇上縣令缺漏,玉深直接給點了過去,一同送過去的還有當地情況的記錄表以及適合的農作生產種子,包括司農部培養出來的土地人才,就是為了促進當地的農業發展,最后司農部的人分配走的三三兩兩,讓司農部差點成了光桿部門。
這點讓姜文詠同玉深抱怨了幾次人手不夠用,結果在玉深這邊得了個意外驚喜,朝廷將開設八部,農部為其中之一,讓他這個農部尚書準備準備,帶著司農部的幾個手下搬搬地方,給稍后的學子們一個大范圍的活動空間,也給農部一個好一點的門面。
農部的辦公衙門玉深讓姜大人自己找,環境夠大夠清凈,門面不需要那么莊嚴肅穆,看著舒心便成,當然里面要有些實驗田方便下屬就近觀察學習,移植嫁接,耕種培育,耕地的牛馬車具也要有個能安置的地方,事情交代清楚,其他的玉深便不會去勞心費力了。
農部在職位分配表出來的第二天就在朝堂的爭議聲中正式設立,學子中間被挑選過去的都是玉深一個一個選出來的,對于朝廷的安排和這個新成立的尚書部門,除了保持一點新奇外,排斥的反應到是很小。
尚書是正二品官員,因為皇帝重視的緣故,里面進去的官員職位都會比其他幾部匹配同職的官員高一級,這么算下來,農部隱隱有幾部之首的趨勢。
學子分配除了做官的,還有就是當夫子的,只是以前夫子并無官職,除了在師生情誼尊師重道之上可以壓制學生一二,其他的仔細品味下來,就是名頭好聽罷了。
天元書院的開設不是擺設,玉深能設立農部,自然也能給夫子一些文員官職,算是入了朝堂官員的管制中。
天元書院是玉深手下書院的第一家,耗資巨大,將來也是東玉的頂尖學府,之前玉深便覺得科舉考試過于單調,學子涉獵范圍僅限于文學和朝堂局勢,相比現代高中生的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實在是過于狹隘了,還不說大學的各種專業。
她空間里有不少現代學科書籍,爺爺已經整體分類規整,包括年歲涉及學科也有了定向,玉深不是個含糊的,拿到的第一時間便讓手下的人將給這些書籍摘抄成書本,大面積依照她所說的印刷術嘗試印刷,有了木行州的參與設計,這個前期小范圍的印刷嘗試進展很不錯,當時科舉正當舉行,玉深還有些時間,便著人將她搜羅的這個世界的地理學科山川流水風土民俗編織成書,算是日后學子科考的一門種類。
天元書院想要進學人才培養棟梁還需要很長時間,這些被玉深選入的夫子進入天元書院首要任務并不是教書育人,而是對這些學科的分類進修,各司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