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卷作用不大。
像李義府那樣,靠舉薦入仕的,其實寥寥無幾。劉祥道夸贊你,卻不會舉薦你,不科舉而入仕,是士族的特權。你的投卷無數,全被束之高閣,也是這個原因。他們不會允許,廣大寒門子弟,動他們的蛋糕。
世家排擠寒門,此乃官場風氣,如果不經科舉,名不正言不順。就算呈上文章,李九只會稱贊,不會給予官職。初唐的潛規則,他也無力應對,只能選擇妥協。
王勃面無血色,雙目飽含不甘,最終欲言又止。武康笑而不語,兄弟你太年輕,不懂其中齷齪。官場還有風氣,中央的官員,排擠地方官。無論政績多好,只要沒過科舉,很難入京為官。
除非出身世家,或者像我這樣,娶個世家妹妹,有個皇后姐姐。如果沒有媚娘,估計我這輩子,只能當芝麻官。熬個三五十年,如果運氣好了,混個婺州司馬。
見他臉色疾苦,不想過分打擊,斟酌片刻說道:“既然乘興而來,不能敗興而歸,你看這樣如何。太子少師許延族,與我有些交情,文章我來轉交,請他呈給圣人。”
王勃臉色好轉,神情開始激動,楚公只是武官,敬宗卻是宰相。由他轉呈圣人,那是再好不過。于是起身行禮,聲音有些顫抖:“楚公仗義相助,王勃感激不盡。”
示意他坐下,武康提建議:“另外再拜托他,薦你考幽素科,或者考舉人科。回去好好準備,明年這個時候,爭取進士及第。說一千道一萬,只有通過科舉,才能實現夙愿。”
王勃驟然色變,差點蹦了起來,趕緊搖頭擺手:“能推薦幽素科,已經是大恩德,不敢奢望秀才。今年精心準備,明年必定高中,不負楚公栽培,不負許公舉薦。”
示意他坐下說,武康強忍笑意,只是開個玩笑。老狐貍許敬宗,最多推薦幽素,不會舉薦秀才。唐朝科舉制度,科目繁若星辰,進士明經最火,其余鮮有問津。
最難的是秀才科,不僅考經史詩賦,還要考五條方略,是選拔治國人才。官員舉薦考生,考中稱為秀才,舉薦他的官員,賞綢緞五十匹。如果不能考中,那么不好意思,舉薦他的官員,賞給五十大板。
唐朝立國以來,秀才科的考生,最多時十三個,最多及第兩個。如果考中秀才,馬上就能做官,至少七品京官,比進士牛多了。幽素類似舉人,也由官員舉薦,再由專人考試,同樣要求嚴格。
五品以上官員,才有資格舉薦,所薦考生及第,直接給予官職。負責舉薦的人,會被朝廷嘉獎,愛卿慧眼識珠。反之會被鄙視,愛卿有眼無珠,那些酒囊飯袋,以后不要舉薦,浪費彼此時間。
所以那些高官,不想冒此風險,除非特別有才。武康竊以為,敬宗會舉薦,他滿腹經綸。看過乾元殿頌,對于神童王勃,肯定信心滿滿。有利無弊的事,他不會錯過的,畢竟老狐貍嘛。
兩人談了很久,送王勃出家門,重新回到書房,已然喪失信心。可憐的孩子啊,還是太年輕呀,社會經驗太少。請人幫忙辦事,不能只說謝謝,要有實際好處。
我不在乎錢財,卻會在乎形式,你的處理不好。這樣的小白,當官又如何,早晚闖大禍。打開乾元殿頌,逐字逐句確實妙筆生花,馬屁拍的很溜。相信李九看了,必然擊節贊賞,也僅僅是贊賞。
文章收進算袋,趙聲又來匯報,呈交一份表文。是于立政寫的,謝追贈先父表,給朝廷的回禮。同時收進算袋,任務圓滿完成,吩咐親衛準備,明天返回東都。
來到演武場,鍛煉完身體,去洗冷水澡。平郎敲門求見,又是一封書信,劉仁愿的來信,朝鮮半島來的。一目數行突然臉色緊繃,身體劇烈顫抖。
捂嘴瘋狂獰笑,兵臨平壤時機,悄無聲息來到。滅高句麗契機,已經結成珠胎,盡情的醞釀吧。武康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