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快回去吧。”秦翼明生怕他們這些人又追問他和徐貞兒的事情,徐貞兒也是頗為贊同,他們兩個在這里,很尷尬。
現在的平里堡跟以前已經不大一樣了。
自從秦翼明設立了獎勵政策后,這些獎勵政策可以說已經成功地誘導了大家的風氣,在平里堡的任何角落,你都可能看到有人在舉石鎖,有人在練習弓箭,而且平里堡的武備也慢慢地建立了起來,剛開始秦翼明花錢買了一些武器裝備,現在又自己建了有一定規模的鐵匠鋪子,里面有十幾個鐵匠師父,日夜地敲打著,鍛造著刀劍,而士兵的訓練也初有成效,現在秦翼明有盾牌營五十人,弓箭營兩百人,長槍營勉強能夠算到兩百人。
就這么點人,可是裝備還是不夠,說到底還是缺錢,自己的家底也已經花光了,現在靠那個活佛自己又弄了六萬兩,可是這六萬兩他是準備在平里堡創立供銷社的,這個供銷社專門買賣平里堡內人員的一切生活所需,而且還有借貸功能等等,只要他把這個供銷社做好了,以后軍戶們就不會被外面的奸商和高利貸們盤剝了,他要將平里堡打造成一個小型社會。
繼續閱讀
到了番薯成熟的時候了,整個平里堡的人都很期待破土的那一天,因為秦翼明跟他們說過,番薯的產量非常的驚人,以后他們就不需要挨餓了,他們相信秦翼明,只要是秦翼明說的話,他們都信,因為秦翼明沒有讓他們失望過。
其實秦翼明心里沒有底,要說這番薯種植,他是知道的,后世自己經常去爺爺奶奶家生活,小時候自己就親自種植過紅薯,他分明記得春雨的時候,自己的爺爺會帶著斗笠去山坡上割那些紅薯的藤曼回來,然后爺爺和奶奶會把那些長長的藤條再次剪斷為數節,然后趁著雨水栽種到泥土里,可是大明這個時候還沒有這個技術。
縱觀歷史,其實大明比后來的清朝要富裕很多,全世界四分之三的白銀都流入了大明,富裕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就人口而言,大明最高峰時期的人口也就在一個億左右,可是清朝的人口高峰期有四個億,這足以說明清朝的時候,農業有了進步,或許這種種紅薯的技巧,是在清朝的時候才被農民們發明并流傳開來。
豐收的日子終于來了。
秦翼明帶著眾人,跟著軍戶們一起來到了番薯地,這是一塊山坡上的旱地,他們都看著農戶們拿著鋤頭挖土,松了土后,那農戶用手去爬開泥土,掰出來五六個紅薯,有的藤條下面更多。
“豐收啊,這么多的番薯,而且個頭還這么大!”那滿臉皺紋,皮膚黝黑的老農,捧著手上帶著泥土的紅薯在顫抖,他手里捧著的不僅僅是紅薯,更是一家人的命脈,一家人的希望。
一畝地被挖完了過后,紅薯堆成了一座小山似的,最后過秤,這一畝地足足有十石,比較稻谷的產量,提高了五倍不止。不過可惜的是,因為今年的紅薯種子有限,加上很多農戶內心的膽怯,因此種植的總量不是很高,但是這絲毫不影響秦翼明內心的興奮,單就這些紅薯,就夠他們衛所的人吃上一年的了。
“這么多,這么多!太不可思議了!”楊九一看著那小山一樣的番薯,震驚無比,他非常清楚,大明衛所之所以敗壞到今天這個地步,是因為什么!
“楊百戶,我厲害不?這么多糧食啊,以后咱們衛所不會有人餓死了!”秦翼明洋洋得意,要說他的目標肯定不是帶領手下的兄弟們達到溫飽的水平,那也太低能了,好歹他也是來至后世的人,不過什么都要一步一步來,一口吃不成一個大胖子,按照偉人說的,深挖洞,廣集糧!
楊百戶已然是一副冷酷的面孔,看不出什么表情,不過內心的震撼,還是在瞳孔里表現出來了。
接下來農戶們最關心的就是衛所收糧的問題了,按照大明的衛所制度,屬于衛所的田畝,是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