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距離,供人行走,而且環境干凈衛生,災民們都住地很開心,秦翼明還別有心裁地修建了叢冢,將安陸縣所有病死餓死的難民全部埋葬在叢冢里,讓那些死難者入土為安,也方便那些還活著的親屬拜祭,此舉大獲民心。古人講究這些,雖然亂世沒有那個條件,很多尸體都被棄之荒野,淪為野獸的食物,可是并不代表他們的親人不悲傷難過,秦翼明這個小小的舉措,讓那些親人們內心好過不少,起碼他們的親人有個墳冢,不至于當了孤魂野鬼。
又過了幾日,粥棚處貼了張告示,說是只有愿意留下來,并且編入軍籍的人才可以繼續喝粥,那些不愿意留下來的人,將會被清退出去,那些災民們覺得這里的日子還不錯,而且自己死去的親人就安葬在這里,他們很多人都選擇留下來,而那些不愿意留下來的人也沒有盤纏,最終絕大多數的人都選擇留了下來,極少的人離開了。
編入戶籍的工作開始后,很多后續的政策跟著實施起來,首先看到的就是張小舍那幫流氓,在難民營附近到處轉悠,他們被安排負責維護治安,還有些拿著長槍的士兵們巡邏。秦翼明用軍法約束這些災民,少年人煮飯,壯丁砍材勞動,婦女孩童汲水,老人休息,難民們都有在家的感覺,很快這里就安定了下來。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沒過多久,秦翼明就開始在應山,高核,小河溪三個地方開始修建寨堡起來,而且分發土地的工作也在同時進行著,這些流民們干勁十足,因為他們知道建寨堡就是建自己的家,而且他們還有了自己的土地,以后他們可以世世代代的在這里生活下去。
難民們還對秦翼明的獎勵政策非常感興趣,一天之類,就有數百人領取了十兩銀子的獎勵,而秦翼明一下子就得到了三千的優質兵員。
孫世瑞看到那些難民都這般的勤奮努力,一改之前那病怏怏的神態,個個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簡直對秦翼明佩服得五體投地。
不過之前孫世瑞的麻煩,秦翼明也碰到了,那就是糧食消耗的太快了,按照他的估計,秋收的時候自己還可以有幾萬石糧食進賬,可是現在一個月就需要一萬多石糧食,這些人必須要養到他們明年夏收的時候,所以他很惆悵,必須要找到辦法解決才行。
馬副千戶和楊僉事因為上次在武陽關臨陣脫逃,按照軍法應當處死,可是秦翼明在戰場上沒有抓到二人,等回來后也只能將這二人給囚禁起來,等候上面的裁決,這一等就是一個多月,不過終于等到了消息,留守司的人給的回復很簡單,無罪放人,這個決定讓千戶所內很多將士都紛紛不平,這樣的人都不繩之于法,那軍法還能管的住人么?難怪馬千戶叫囂秦翼明殺不了他,原來是上面有人保他們二人。
明末之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