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了!
放榜當日,人山人海,喧鬧無比,有哭有笑。
“哈哈,我中了,我中了!我是武進士了,我是武進士了!”
“媽的,沒中,三年后再來!”
“咦,秦舉人居然沒中?康伯第一?此人是誰?”
“好像是那日敗在鰲拜手下之人吧!”
“為何康伯第一,秦舉人卻沒有中?”
“誰知道呢!”
這榜單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所有人都匪夷所思。
秦翼明落榜了!
那些武舉人們一個個義憤不服,覺得這武舉考試有舞弊,不過他們還沒有發(fā)怒,畢竟這答策大家都知道,難度太大了,武藝高強不一定就可以中舉。
京師客棧內(nèi)。
蒙古人和鰲拜,他們代表的是大清皇太極,而杜勛則是代表的大明崇禎,雙方就在京師客棧的天字房內(nèi)談判。
崇禎認識到大明現(xiàn)在內(nèi)憂外患,兩線作戰(zhàn),所以他想和談,他覺得楊嗣昌說的非常有道理,攘外必先安內(nèi),他有心跟皇太極和談,可是他知道,這件事情要是讓朝堂上的東林黨人知曉了,那后果不堪設(shè)想,而且他也會背負罵名。
現(xiàn)在的朝堂,沒有人敢隨便公開提議和!
首先,自西周以來漢人就形成了一種大漢族主意的觀念,尊華攘夷,漢人居天下之中央,是最優(yōu)秀的民族,普遍歧視蠻夷,而大明朝更甚,大明帝國是漢人的天下,女真人原本就是建州一個小地方的野蠻人,被稱為虜,所以大明稱女真為建虜??墒沁@讓人看不起的建虜,偏偏是大明帝國瞧不起、打不過、而且打不過還不服氣的人,議和?面子不去,心里也過不去,當袁崇煥議和被揭發(fā),就是普通老百姓都是恨的牙癢癢。
其次,議和等于投降。
兩宋以來,特別南宋期間,南宋朝堂就有主戰(zhàn)派和議和派,議和派一直占據(jù)朝堂上的優(yōu)勢,而且秦檜還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岳飛,這讓秦檜一跪就是千年,議和也是導致南宋滅亡的重要原因,以史為鑒,誰還敢議和?在士大夫眼里,議和就是投降,他們已經(jīng)分不清楚這兩個詞的區(qū)別了。
第三,議和等于賣國,袁崇煥就是先例,被凌遲處死。
朝堂上都是東林黨的天下,可是深知崇禎心思的高起潛,確明白崇禎的心意,因此在崇禎的授意下,在他的運作下,才有了蒙古人帶著鰲拜來到京師,才有京師客棧的談判這一幕。
“我天朝向來以禮治國,以德服人,你們虜賊本來也是我大明一個小小的衛(wèi),你們野蠻地侵占了大明的土地,食祿背主為不忠,掠地殺民為不義,不尊君父,不敬主國為不孝,雖然你們不忠不義不孝,然今我皇寬容大度,且不想百信深陷水火,只要你們安分守紀,我皇以大凌河為界,以后互不侵犯,你們?yōu)槲掖竺鞅边叺姆獙僦兀 倍艅鬃鳛槌绲澋拇恚苯诱f出了崇禎的底線,這也是皇太極跟袁崇煥提出的方案。
蒙古翻譯在鰲拜耳中嘀咕了幾句,鰲拜一臉怒色,吼了出來,杜勛也聽不懂,但是明顯知道這鰲拜的不滿。
蒙古翻譯說道:“呵呵,我皇的要求是,大明承人我皇的地位,承認我大清的存在,大明退出三海關(guān),以山海關(guān)為界,以后我大清和大明為兄弟之國?!?
“什么?要我們放棄錦州和寧遠?放棄關(guān)外?還是兄弟之國?”杜勛一臉氣憤,他簡直不敢相信,這種無力的要求,誰都沒有想到。
“沒有商量的余地,這個是我大清皇帝的底線!否則我大清皇帝不日將帶領(lǐng)二十萬鐵騎來取?!泵晒湃藲鈩輿皼?,一臉威嚴。
“我做不了主,不過我相信我們皇上不會答應(yīng)你這個無力的要求!”
杜勛憤怒地離開了,皇太極的條件已經(jīng)遠遠的超出了崇禎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