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還冒著黑煙,然后爆炸,一個個鉛彈四處迸射......
潘獨鰲點了點頭,道:“我也贊成打,我們這么多人,不能就這么灰溜溜地逃跑,這樣太影響大軍的士氣了,長此以往,將士們一聽到秦翼明的名字,就沒了士氣,那我們還怎么跟官兵打仗?”
張獻忠覺得有道理,秦翼明也就是火器犀利點,然后陰謀多些,小心一點就是了,可是不知道為什么,他的內(nèi)心就是有點恐懼秦翼明這個名字。
羅汝才提醒道:“這個秦翼明可不好對付,詭計多端,如果要打的話,我們一定要防著點,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了。”
劉文秀不發(fā)表意見是正常的,可是張獻忠想聽一聽李定國的意見。
“寧兒,你說呢?”
李定國本意是想避其鋒芒,但是現(xiàn)在大家都傾向于打,他說了會招致別人的反感,不過生死關(guān)頭,他還是說道:“大王,秦翼明以一萬精兵,大破義軍六萬,現(xiàn)在統(tǒng)領(lǐng)七萬精兵,鋒芒正盛,我建議大軍避其鋒芒。”
“哼,什么避其鋒芒,就是逃跑唄?若不是老天瞎了眼,我早就拿下此賊的首級了!”孫可望憤恨道。
李定國不加理會,指著地圖道:“大家請看,我們現(xiàn)在是在唐縣,這唐縣背靠堵水,現(xiàn)在雖然河水淺,但是我們要徒步過河還是辦不到,如果我們作戰(zhàn)失利,這堵水將是我們的墳?zāi)梗覀兲訜o可逃,但是如果我們撤圍,在堵水西側(cè)嚴(yán)陣以待,這堵水就是我們的天然屏障,明軍的士兵再多也很難攻打過來,我們的軍糧充足,義軍的兄弟只要有口飯吃就行了,而朝廷的大軍卻不同,他們不僅要吃飯,而且還要發(fā)餉銀,只要我們能夠守住堵水幾個月,我想朝廷大軍肯定補給跟不上,甚至可能鬧兵變,到時候我們在渡河反攻,一擊必勝!”
繼續(xù)閱讀
眾人皆是點頭,李定國說的有道理,朝廷數(shù)萬大軍,加上左良玉的三萬后,就是十來萬大軍,這么多人,靠南陽府根本就無法支撐,朝廷的規(guī)矩他們可是知道的,官兵的軍糧很多都是由當(dāng)?shù)毓俑_倉供應(yīng),這河南年年干旱,年年欠收,哪里有能力養(yǎng)這么多的人,時間久了兵變是遲早的事情。
“大家覺得如何?”張獻忠問道。
眾人沒有意見,都點頭贊成。
孫可望有點不甘心地說道:“可是我們圍了左賊這么多天了,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現(xiàn)在就這么放棄太可惜了。”
張獻忠也是很不甘心,左良玉是他最想殺的人之一,他多次敗在左良玉的手下,可是現(xiàn)在形勢所逼,放了左良玉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那就聽寧兒的,我們撤到對岸去!讓火夫造飯,文秀,你去收集船只,吃完飯我們過河。”
左良玉這些日子過得真苦,唐縣內(nèi)的糧食已經(jīng)吃完了,幾萬人現(xiàn)在沒糧食吃了,這樣下去,不用張獻忠打進來,他的士兵也會自己開城投降了,在沒辦法的情況下,他只能用自己的老套路,放縱自己的手下,讓他們搶老百姓的糧食,現(xiàn)在唐縣內(nèi)已經(jīng)沒有什么軍紀(jì)可言,縣內(nèi)的百姓家家遭殃,不僅口糧被搶了,婦女還遭到了那些大頭兵的玷污,他們仿佛活在人間地獄。
可即使這樣,糧食還是不夠吃,他沒有辦法,只能抓百姓當(dāng)口糧,這樣雖然有違天理,有違人和,他寧愿犯下這些罪孽,他也不愿意投降流賊,遺臭萬年!
可是讀書人出身的唐縣知縣,看到左良玉如此對待自己治下的百姓,恨的咬牙切齒,他多次找左良玉理論,可是左良玉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對他的言辭威脅充耳不聞,甚至根本就不見這個所謂的知縣大人,知縣無可奈何,只能到處籌集糧食,希望左良玉約束部下,少殺點人。
夜深人靜時,左良玉躲在房內(nèi)喝悶酒,心情非常不好,他感覺自己的末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