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左夢庚和宋獻策訓練戰馬的期間,總理熊文燦的軍令到了,熊文燦命令,讓各總兵聯合起來,盡快過河,擊潰張賊!
對于這份軍令,秦翼明是反對的,秦翼明認為時間還不成熟,強行渡河,勝負難料。
首先,明軍內部并不團結,雖然看上去有十來萬人的兵力,比較而言,明軍的兵力和張獻忠的兵力不相上下,可是左良玉部士氣低落,雖然他的軍隊可以打仗,但是因為之前堵水河和唐縣被圍的經歷,左良玉部的將士普遍產生了畏懼心里,同樣有畏懼心里的還有陳洪范和劉良佐部,盧九德部雖然躍躍欲試,可是盧九德本人就是個草包。
再說秦翼明自己這邊,看上去有三萬多人,有兩萬是協從營的,真上了戰場時怎么回事兒還不一定呢,更關鍵的是,現在自己的火油**并不夠支撐一場大戰,上次跟羅汝才大戰的時候,他們幾乎耗盡了火油**,艾萬年帶來的火油**顯然還不夠,第二批物資還在來的路上;反觀張獻忠部,他手下的八萬人可是兇悍無比,兵多將廣,糧食充足,而且張獻忠的威望足以讓這支軍隊聽命。
如果明軍主動進攻,真不好說勝負屬誰!
可是熊文燦有熊文燦的道理,熊文燦的壓力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糧食供應,十萬大軍每天消弭的糧食數量驚人,可是朝廷卻沒有一粒糧食;其次是外廷斗爭的需要,張至發和楊嗣昌斗爭極為激烈,熊文燦需要一場勝利,讓朝廷上的楊嗣昌獲取主動,還有第三個原因,據說,那該死的關外女真人,準備在大青山一帶集結兵力,若是談判談不成,他們準備再次入關,橫掃中原,所以朝廷必須盡快消弭江淮的戰爭,全力應對可能發生的外族入侵。
對于這份軍令,各總兵大將也有各自的心態,盧九德、陳洪范等人是主張先發制人,強渡堵水河的,左良玉態度并不明朗,秦翼明則表明了反對。
秦翼明大帳內。
盧九德、左良玉、左夢庚、陳洪范、牟文綬、劉良佐等大將總兵都在列。
“秦總兵,現在軍令已經到了,你還要等到什么時候?”盧九德首先發難,他是最活躍的人,要說原本他也害怕流賊,可是秦翼明用一萬人就大敗了六萬流賊,給了他打了興奮劑一般,在他看來秦翼明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秦翼明行,他為什么不行!
陳洪范、牟文綬、劉良佐等大將都想盡快來一場大戰,好將功補過,他們紛紛點頭。
陳洪范道:“秦總兵,在汝寧府你可是一萬人擊潰了羅汝才的十幾萬人啊,那時候的驚天氣魄哪里去了,怎么今日如此膽小慎危,判若兩人啊。”
秦翼明道:“各位大人,我只是覺得時機未到,兵無常勢,大敗羅汝才只是運氣罷了。”
“那秦總兵認為何時才是最佳時機?這總理大人的命令,咱們總不能當耳邊風吧,不然朝廷怪罪下來,咱們這些人也吃不了兜著走啊!”陳洪范追問道。
盧九德跟陳洪范對視了一眼,余光瞥了一下秦翼明,陰冷冷地諷刺道:“我看秦總兵是害怕咱們這些人搶了功勞吧,秦總兵少年得志,那可是貨真價實的新科武狀元,天子門生啊,我看秦總兵是想獨吞殲滅張賊的功勞,不想咱們染指啊,要不這樣吧,咱們跟總理大人遞個塘報,就說咱們這些人都是多余的,該回哪里去的就回哪里去,這里就交給秦總兵一個人處理好了,秦總兵,你看如何?”
左良玉一言不發,可是左夢庚忍不住了,站出來說道:“盧監軍,若是大軍冒進,落得跟上次陳總兵他們在泌陽大敗一般的結果,誰負責?秦大人自有秦大人的打算,若是盧監軍堅決要渡河,那你們大可自己渡河啊,何必在這里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秦大人的頭上?”
左夢庚的話不僅讓盧九德難堪,更加難堪的還有陳洪范、劉良佐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