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巖曾經是這樣出現的,但似乎又從來沒有出現。
史記里說,蕁草是天生絕毒,觸者無相無生,七日后化為銅水,無藥可治,故又名“七情子“。蕁草雖毒,卻非凡有,只仙地蕁巖廣植,盛時連為花海,奇香千里,色引萬類蜂蝶,如在大千身享逍遙。
還有這么一段傳說,人見蕁巖山野,如逢山市,山崖似飛,青碧極致,好似翩翩公子也。然,終看不清楚,只道山市。
人如遷北的魚群熙攘著越過海天,就像是破曉時那一縷金黃色的曙光逗引千生葵的花面一般齊整肅然地轉頭,不論是誰來的容易去的簡單,荒蕪而錦繡的天下留下這些人朝圣般的腳印,會指引著更多的生靈向著那里行路,那里被他們稱為,蕁巖。
名字叫做“蕁巖”,意為尋找崖前的飛亭。現在名改為龍戰垣野,并沒有太過突兀,因為現在蕁巖的戲份本來就不多,現階段重要的故事情節便是在姜鳴緩緩踏足真正的三垣九野中的種種經歷,幾乎在任何一段時間內都有著極深的矛盾展開,所以說他現在只是蕁巖的一部分卷也是合適的。
這樣說來便是意味著蕁巖會有很多部,古人曰“三即為多”,至少超過三部才能這樣說,當然也確實如此,只是不知道曲十三的廢話積累到底能有多少,所以很難推算在故事完結的時候會擁有多大的篇幅。
或許所有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當夜晚睡覺的時候,腦海之中會躥進去一個故事,那個故事也許會有一幕場景讓自己頗為感動,也許它算不得是一個美夢,但是卻讓自己很舒坦,在曲十三理解范疇內,曲十三將之認為是讓他人生有意義的事。可能一個人一生都會庸庸碌碌,但是對于這些夢卻必須鄭重起來。
最符合蕁巖思想的現實之物,應該便是新海誠大導演拍出來的電影,你的名字那四個字其實能代表很多東西,似乎天地萬物也能被賦以新的意義,他說,夢這東西,醒來后就會忘記。的確是這樣,但是對于那些不能被忘記的東西,就算是一次兩次忘記了,他們還是會出現在曲十三的腦海之中,就像是曲十三的血液流淌在身體里一樣尋常。
蕁巖二字,思之甚切,逐之甚遠。這更像是一種魔咒,像是與夢境最好的詮釋,很久之前他就那樣存在,所以他不應該被遺忘,這一個個夢更應該被記錄下來,因為生活很苦,很難,所以需要這些東西作為自己的支撐動力,并且也是為了讓自己平淡的人生擁有一些不平凡的記憶,刻在石碑上的字會有人看見,這個世界也應該有著蕁巖的痕跡。
是的,曲十三相信他的存在,他并不是為了某個人而存在,而是為了他們整個世界,所以在一個人失望悲傷的時候他不會出現,就像是西方世界里的上帝一樣,他關上一個人的窗戶之后,最喜歡做的便是將這個人同時再踩一腳,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常態,才讓蕁巖的意義更為深刻。
在故事中有著很多的配角,他們的出場或許并沒有那么鄭重,但是他們的存在有著深刻的意義。他的意義在于將故事之中的每一個人都當成是主角來寫,側重這些配角的故事,可以使得故事更加有張合力,而且已經做過很多次格局的調整,為的便是將主角的戲份打壓下去,姜鳴只能作為一個旁觀者甚至是上帝視角、旁白來看待這些配角,使得他的故事主線更有意義。曲十三想說的是,這個思想可能在現在的網文系統之中并不是太過常有,但是曲十三相信是對的,整個故事為基礎,而在上面刻畫這些角色,將使得這些人更加有靈魂。是的,有靈魂。
在現有的章節之中,著重寫的配角其實并不多,兩個姜鳴的同齡人仲海與小高也被隨意帶過去了,因為他們的人生很平凡,并不符合蕁巖的主題,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都不能讓他們的故事來影響主線。而木青嵐,這個姜鳴的青梅竹馬,女主之一,自然是要付諸許多的筆墨,從黃石鎮的經歷,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