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澤曾讀過多次《十日談》,要說多喜歡,也談不上,比起這些批判社會,批判人性的作品,他更喜歡來點俗的,但敬重之情也該有的,畢竟大多人貪圖人間煙火,唯有少數人能千古流芳。
寫進教科書里的人不能說喜歡柴米油鹽的這幫人就不懂得生活的真諦,而這幫成天為了吃穿用住奔波的人該銘記這些曾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的人,陸澤對其的敬仰,就源自于此。
或許有朝一日,陸澤也會被寫進表演系的教科書中,但成就也僅限于此了,他會被時代銘記,但下一個時代,未必會有容得下他的紙張。
這并非是《十日談》第一次拍攝成為電影,早在一九七一年,意大利的著名導演,拍攝過《索多瑪一百二十天》的帕索尼里就曾把這部作品搬上了大熒幕,作為他生命三部曲系列中的第一部作品。
不過電影中描述的“性”和大尺度的畫面太多,即便有不少人稱贊其中的“性”畫面也彰顯了生命的力量與美,但這個觀點陸澤是不太認可的,少量的少兒不宜戲份在某些影片中確實會對電影有增色效果,但過度的描繪確實會讓人懷疑這個導演是不是有什么奇怪的癖好。
相反,這部最新的《十日談》,通過短暫的宣傳片進行了解后,卻給予了陸澤一定的驚喜,不僅因為它選擇的故事中,包含了兩個陸澤最喜歡的故事,人頭花盆和頭戴內褲的修女,主要原因還是在于這部電影就宣傳片來看,制作足夠精良,還原了中世紀的歐洲風貌,其次轉場做的很棒,不像一九七一年的老版那么粗糙。
再聽到如此多的影迷對其不留余地的追捧,陸澤基本可以確定,今年的“派拉蒙”應該要露露臉了,起碼在口碑這方面,絕對會在六大電影公司中名列前茅。
期待《十日談》的上映后,陸澤的目光重新轉移到了戛納現場,此時記者已經不再采訪,電影節晚宴正式進入正軌,畫面轉移到了劇院大門,已經有嘉賓行走在四十米米長的紅毯上了。
率先亮相的是油管的大v,多數是時尚圈和美妝圈的博主,也有少部分娛樂博主,從現場的歡呼聲中能看出來,他們的人氣并不低,現場有不少粉絲尋求與他們的合影,隨后是來自全球各地,各大平臺的知名網紅,其中也不乏華夏大網紅們的面孔。
只是相比較于剛才的油管博主,他們的紅毯之行就未必有那么愉快了,很多非歐洲主流平臺的網紅們顯然不太吃香,導致現場有些冷場,估計電視機前的不少觀眾已經用腳趾挖出了三室一廳,替人尷尬癥開始發作,甚至已經換到了別的臺。
作為商業性質的電影節,贈送或售賣一部分門票給這些也能產生經濟價值的非圈內人士也無可厚非,但作為專業人士或資深影迷,電影節的這種做法就很難去理解和接受了,繁雜的各行業人群匯聚在此,就像是一鍋大雜燴,完全改變了電影節本應該有的氛圍,這也是很多大腕,包括陸澤開始拒絕紅毯的根本原因。
短期來看,這樣確實會增加電影節的關注度,電影節所創造的收益也會增加,但長遠的去考慮,這樣做,也會損傷自身電影節的品牌價值,這點主辦方們不會不懂,可他們仍這么做了,讓很多影迷甚至是嘉賓都一頭霧水,搞不清主辦方到底要干什么。
陸澤的觀看源來自油管,自然可以看到不少彈幕在吐槽戛納電影節的前期紅毯配置實在有些低端,不少網紅在紅毯上都表現出了雙手都不知該如何安放的慌亂,成為了彈幕嘲諷,甚至是攻擊的對象,對此,陸澤不給予評價。
半小時后明星陣容開始登場,盡管只是些不太知名的演員,但自身形象和儀態管理都普遍好于網紅,這種面向鏡頭怡然自得的安穩讓不少網友表示,這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典禮,盡管他們邁步的頻率要比網紅們低上好多。
但明星的問題也不是沒有,搞幺蛾子的藝人要比網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