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的是,這部電影的內(nèi)核居然還特么挺復雜,首先是夢想,這點肯定有,而且落魄拳王,這點也有。
但它超脫了大部分相同題材的作品,在電影剛開始的時候,盧波以為王澤文這個人物是什么見義勇為啊,或者是身不由己,打了假拳或者是被人陷害導致了惹了禍。
這樣肯定是能塑造出來一個高大上的主角,觀眾會對他現(xiàn)在的落魄報以憐憫,但王澤文呢?年少輕狂,參與打架斗毆被禁賽三年,并讓拳館繳納了大筆賠償,這樣的人會被觀眾喜歡嗎?起初一定不會喜歡,等到喜歡,也應該是后期進行轉(zhuǎn)變的事情。
但這樣的優(yōu)秀之處是什么呢?它塑造了一個活人,而不是塑造了一個高大上的倒霉青年,兩者一對比,王澤文的真實度高到?jīng)]邊兒了。
但劇本對于設定又相當?shù)挠卸龋藗儗τ谛∧贻p的打架斗毆還是十分理解的,畢竟誰都有年輕的時候,有幾個人沒打過架呢?
不是殺人放火這種作惡多端的惡劣事跡,群眾的體諒程度就很高了,但接下來的劇情又牽扯到了另外一個內(nèi)核,這個內(nèi)核就有點大了,就是社會對于這種本身有劣跡的人的態(tài)度問題。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犯罪分子出獄再就業(yè),本身王澤文的問題沒有嚴重到坐牢的地步,但拳館實際上就是一個小社會的縮影,現(xiàn)在的王澤文說白了就是在拳館里“坐牢”,這是一個比較大,并且比較暗喻的東西,當盧波看透了之后,真心感覺這個劇本扯的東西有點多。
結(jié)果這個片子又帶出了一個問題,就是適應問題,這個內(nèi)核讓盧波有點聯(lián)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瑞德,王澤文現(xiàn)在不愿意離開拳館的原因其實跟瑞德不愿意離開監(jiān)獄是一個原因。
接著就是最淺顯的親情和愛情兩個主題了,這個就沒什么可講的,這就是增加劇情摩擦度的根本因素,在夢想與親情之間該如何抉擇?又怎么獲得物質(zhì)來滿足愛情?
邢秋雅這個人的塑造讓盧波眼前一亮,不同于同類型的傻白甜或者加油站型女主角,上來就給男主角無限的力量。
邢秋雅連自己的問題都解決不了,她懦弱,她內(nèi)向,她選擇服從生活,她對于社會的認知度很低,但從她在繁忙的小餐館里游刃有余的做服務員,思緒十分清晰,說明她是有能力的,并且可以看得出她喜歡王澤文,喜歡一個一窮二白的人,這是否證明她依舊有沖破此刻困境的可能呢?
外加上哪個啞巴的老太太,被兒媳趕出來,坐在門口卻見到王澤文就打招呼,以及熱情的街坊,是否意味著,王澤文離開“小社會”后,還會被大社會包容的可能呢?
截止到目前,這部電影依舊沒有偏離勵志的主題,但它又復雜了太多,小到個人感情,大到社會話題。
親情+愛情+社會歧視+社會包容性+社會適應力+沖出社會束縛勵志電影?
這他嗎不扯犢子呢么?!!
一時間盧波有點撓頭,這部電影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全是主旨,每一個鏡頭都挺牽扯了內(nèi)核,果然劉贏這大導演是有備而來啊,拍個商業(yè)電影都玩這么多彎彎繞繞,真是沒有脫離盧波對劉贏的作品認知。
都特么是妖艷賤貨。
再說說鏡頭的運用,以及為什么一部動作片能花這么多錢,這個還是算了吧,看電影要緊。
盧波抓了把爆米花,拿起可樂杯晃了晃,卻發(fā)現(xiàn)可樂已經(jīng)不知不覺喝沒了,掃興的把紙杯放在一邊,電影繼續(xù)
坐在一輛面包車上,王澤文抱著書包十分沉默,他習慣性的扣著自己掌心的老繭,來減去內(nèi)心對于母親病情的恐懼。
兩人都沒說話,只是二叔的煙就沒斷過,原本他從不在阿文的面前抽煙,因為怕影響一個拳手的身體情況,但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不是拳手了。
“下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