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啊。”太子妃不敢相信,她出于太子妃的職責,隔著時候也會給李陵夫妻送一些東西,當著人做個樣子。
對于李陵和李威的位置,也相對了解。
“他們兩個離的其實不遠,怎么可能威弟這里一年就富裕了,李陵還窮著呢?”
太子妃其實心里很高興,她知道李威又給太子殿下增添光彩。
“聽我對你說,威弟寫信感謝你,說是你派去的工匠起到大用處,他的意思不想還了。”太子很有興致的仔細解釋,把李威的玩笑話也說出來。
太子妃笑道“這有何難?本來就是給他使用,我可是拖家帶口的送去,不會有想家的心思,威弟要用,讓他留下吧。”
又笑道“先時他說要工匠,我還沒有想到有這么大用處,我以為那里什么也沒有,要工匠也沒有用,既然可使,殿下何不幫威弟招攬工匠?”
太子搖頭“今天金殿上商討,父皇大為高興,說威弟這個應該推廣,我知道他想到李陵,到底也是父皇的孩子,可我不愿意幫李陵招工匠,所以我推了不出面,這事情交給有司,你要幫忙,私下里找。”
太子妃答應,因此她的心情也特別好,說英王妃陪伴李威功不可沒,給岳朝環和岳吉環賞賜東西。
又給岳愛京添箱。
夫妻正說的高興,門外有人回話“永清侯府姑娘,及伍都督府姑娘,拿著英王殿下的書信求見。”
太子就讓進來,拆開信看,拍案噴笑”這,稱得上佳話,在我看來是段佳話。“拿信給太子妃看。
太子妃接過,見是李威聲明為伍婉芬和王小古的賜婚書信。
王小古雖不在京里,還是京里大大有名的人物,他被自己母親折騰掉親事,又舊情難改,在金殿上幫著英王妃,京里都有話本兒出來,王小古在京里的時候不在乎,如今不在京里沒法在乎。
他屬于黃鶴已飛,卻留下大名。
太子妃迅速的盤算開來,她的腦袋瓜子也不比太子慢,太子想到的,太子妃也想到,哪怕天色不早,因為伍婉芬著急賜婚,她登門來了,太子妃也即帶著她們進宮見高貴妃。
皇帝還沒有到,貴妃一個人獨坐,正閑著,又同樣的看到這件事情的好處,賜宴謝素娟和伍婉芬,讓太子妃倒先回去。
片刻后,皇帝到了,高貴妃歡歡喜喜陪他用膳,膳罷回話“如今有一件事情,當事人急,我也急了,皇上現在就聽聽如何?”
就把謝素娟和伍婉芬叫出來,當著皇帝問她們。
“是什么時候喜歡的王小古?”
伍婉芬老實的回答“他還沒有退親的時候,那個時候英王妃還受到他王家的招待,可是我和表妹不知道王小古有親事,”
“后來沸沸揚揚,為什么還要喜歡他?”
“后來他的母親向英王妃定親了,英王妃有英王,王小古挺可憐的,這事情是我們拖累出來的,我愿意陪他過日子。”
高貴妃嫣然請示“皇上,英王并不算隱瞞民女行蹤,英王妃當時已退親,王小古有人愛慕,英王愛慕英王妃哪有錯?如今這證人啊,比那秦玉蓮說話更真實。“
當時金殿上一通的吵,李威還和李陵動手,皇帝大怒,王小古也是君子,口口聲聲說自己家里不好,沒有提到謝素娟和伍婉芬,其實這兩個才是真正的證人,遠比秦玉蓮強。
皇帝微笑挑了個刺“可是,順天府追查的時候,受到英王阻攔。”
高貴妃含笑“可是三殿下早就知道,也沒有及時幫著英王改正錯誤,后來又反咬一口。”
皇帝知趣不說“可以讓他們回來,不過老三傷重,只怕不能這就移動,而英王治理上有起色,讓他回京未必可惜,明年回來吧,等朕想好代替他們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