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離家,夏日還。
在楚羽嘉走的時候,弛兒才十五天,當他回來時,百日宴都已經在宮離陌和趙玉珠的組織下吃過了。
但因為當時的情況特殊,百日宴也只是家里面的人聚一聚,并沒有大張旗鼓的去張羅。
這是趙寬對楚羽嘉的虧欠,亦是楚羽嘉對自己妻兒的虧欠。
在百日宴當日,趙寬雖然并沒有親自到場,要在王宮內主持事物,但卻也帶來了賞賜。
除了金銀珠寶之外,還將弛兒的男爵爵位提升到了子爵爵位,并且還冠了個校尉的頭銜。
雖說是個校尉,但對于一個四個月大的孩子來說,也是極為難得的,哪怕是鄴國建國以來,也沒聽說過誰家的孩子三歲大就被封校尉的。
連宮離陌都有些咋舌,抱著肉乎乎的弛兒愣了半晌,方才說了一句“弛兒可真厲害,三個月大就當將軍了……”
至前蜀戰場回來之后,楚羽嘉也就沒在離開,專心在家陪老婆兒子,順道在督促一下瑤兒的功課。
如今瑤兒是越長越大,已經八歲上的孩子,眉眼也逐漸長開,完全看不出來這個小丫頭就是那個和楚羽嘉在流放路上吃了三年苦的小黑妞了。
也讓人不由感嘆時間匆匆,轉眼間女兒都長這么大了。
一月后,西北軍交接完工作后班師回朝。
對于前蜀百姓來說,西北軍是視人命如草芥的魔鬼。
但對于鄴國百姓來說,西北軍就是他們心目中的英雄。
當西北軍到都城復命之時,百姓早早的就在月陵城外十里處列隊迎接英雄回家。
領頭的是莊嘉德一干西北軍將領,一個個神色肅穆,一點都沒有打了勝仗的喜悅,反而充斥著一股悲鳴。
百姓們不解這是為何,但當他們看見將領身后由西北軍將士們抱著的一個個泥土壇子,他們也就明白了。
那是在這場戰爭當中陣亡的將士們,因為遺體無法保存,他們就只能將同袍火化成灰裝進骨灰壇里面帶回來。
一個個受傷了的士卒,捧著掛著軍牌的骨灰壇走在軍陣的最前面。
每一個泥土壇子都代表著一個西北軍將自己的鮮血揮灑在敵國的戰場上。
每一個泥土壇子都代表著一個家庭失去了自己的兒子,都代表著一個女人失去了自己的丈夫,都代表著一個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父親……
本來歡天喜地熱鬧非凡的人群也因為這種肅穆悲鳴的情緒安靜下來,百姓們的眼神也變得炙熱,望著面前的英雄們。
不知道是誰率先喊了一句“城破曲中人亡,古道妻女哭斷腸,自古只見郎君向西去,何曾見郎君東返鄉,小老兒迎英雄還鄉!”
這句當年楚羽嘉因為喝多了才說出來的話,不知何時已經變成了能夠代表西北軍的東西。
自古只見郎君向西去,何曾見郎君東返鄉……
“我等,迎英雄還鄉……”
“我等,迎英雄還鄉……”
漸漸地整個人群都開始沸騰起來,所有人都在高喊著迎英雄還鄉。
再往前走,鄴王趙寬親自出城迎接,一眾大臣將軍都位列迎接隊伍當中。
楚羽嘉自然也在其中。
當西北軍的前沿隊伍即將抵達之時,楚羽嘉便縱馬而出,到了西北軍陣前站定。
莊嘉德幾人催馬出了陣列,到了楚羽嘉面前,翻身下馬,紛紛單膝跪地。
“末將,莊嘉德、楊任啟、嚴天瑞、褚浩杰、祁重、徐高達,拜見將軍……”
“免禮。”
楚羽嘉擺了擺手,幾人紛紛起身。
這時候,楚羽嘉領著幾人一路來到趙寬面前。
一眾人等齊齊跪在地上,楚羽嘉面朝鄴王趙寬,朗聲道“西北軍奉命出征前蜀,去六萬八千余,歸六萬余,傷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