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川谷南邊的山坡,地勢較低,想上到南坡的山頂,需走過一條長長的緩坡。
雖說己方在坡上,敵軍在坡下。
西北軍仍占有絕對的地利優勢,但與另外三面的懸崖峭壁相比,西北軍地利上的優勢已然被大大縮小了。
畢竟,南坡以南的山嶺,連綿數百里,南坡的東側西側北側,皆為懸崖峭壁,攀爬起來本就困難重重。
何況還有西北軍守在上面,敵軍想通過這三面爬上來,難如登天。
唯一的可能,就是從南邊的緩坡往上攻,這里可算是唯一的突破口。
西北軍只有三千人,不可能守得住。
西楚軍沖上南面山嶺易如反掌,接下來,西楚軍勢必要順著這條緩坡,往南坡上攻。
此戰對于西北軍而言,并不輕松。
最終,還是在楚羽嘉的指揮下,西北軍在山崖邊緣的地方砌石墻設防。
祁重和左晉凱指揮著將士們,就地取材,把山頂的石頭搬運到南側這邊,壘起石墻。
西北軍壘砌的石墻,中間留有不少的縫隙,可以讓西北軍士卒躲在石墻后面,向外射箭。
西北軍當中的每一個士卒,都是經過箭術訓練、騎術訓練,乃至搏殺訓練等多重訓練,上馬是騎兵,下馬是步兵,拿起弓箭便是弓箭兵。
白天無話,夜間,西楚軍悄然無息地于山集結,準備發動夜襲。
西楚軍出擊的方向,不是楚羽嘉預判的南側,依舊是由東側的懸崖峭壁展開進攻。
深夜十分,大批的西楚軍已于山集結完畢,人們沒有點燃火把,現場即昏暗無關,又鴉雀無聲,肅殺之氣彌漫。
在西楚軍主將的授意,將士們開始分批分次的向山壁上攀爬。
白天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山壁上固定了不少的繩索,現在攀爬起來也方便,人們借著繩索的輔助,默不作聲地全力向上攀登。
等人們爬到半山腰的時候,紛紛停了來,向山頂觀望。
夜里由往上攻,唯一的好處是,從下面往上看會看的比較清楚。
而上面往看,則迷霧重重看不真切。
停在半山腰處的西楚兵,隱隱約約能看到山頂上探出來的黑點。
他們的心里也很清楚,那些肯定是西北軍正在放哨的兵卒。
有幾名箭法精湛的弓箭手,將輕弓取下來,又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爬一段,感覺對方已在自己的射程之內,而自己也有把握能射中對方,他們這才停來。
幾人慢慢地把輕弩的弓弦一點點的拉開,盡量不發出聲響,然后將鋒芒對準山頂上探出來的黑點,紛紛房間。
嗖嗖嗖……
一連串的輕響過后,眼見十數支箭矢飛射出去。
每一支弩箭都沒有射空,全部釘在那幾顆探出山頂的腦袋上。
他們沒有聽見任何慘叫聲,那幾名崗哨兵如同被當場斃命,來不及發出慘叫一樣。
見狀,西楚軍將官心頭大喜,向周圍的部連連揮手,示意眾人趕緊向上攀登。
西楚軍這一次的夜襲,還真就起到了奇效,完全沒有驚動山頂上的西北軍。
西楚軍這邊完全沒遇到任何抵抗,暢通無阻的登上山頂。
西楚軍怕驚動西北軍,不敢點燃火把,而山頂的西北軍,也沒有點火和生篝火,整個山上,黑漆漆的一片。
登到山頂上的西楚軍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漸漸的,西楚軍已超過千人。
也就在西楚軍準備對山頂的西北軍展開全面進攻時,突然間,山頂上亮起了無數的火把,原本黑漆漆的夜幕,被照得亮如白晝。
眾西楚軍士卒無不大驚失色,人們下意識地向前方觀望。
只見眼前寒光閃閃,清一色提著橫刀的西北軍士卒。
“長夜漫漫,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