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女仔》這部大眾化,簡單易懂,又貼近香港大多數(shù)男人想法的電影,一經(jīng)上映,票房很是可觀。
除了劇情很有意義外,許子明和劉蘭溪這對帥哥靚女更是一大賣點(diǎn)。
但是金公主院線不敢像上次一樣線聯(lián)映,除了有馮炳忠的強(qiáng)烈反對,雷爵坤也不贊同。
即使是這樣的情況,目前上映的情況還是很可觀不錯的,第一天的票房就有一百萬之多。
馬成昆旗下的《東方日報》當(dāng)然還是不遺余力的使勁宣傳,顯赫的標(biāo)題“兩千萬大編劇,主演電影再破新高。”
香港市民也不知道《東方日報》的文章有何意味,再創(chuàng)新高很是新穎,嘉禾和邵氏拍攝的電影風(fēng)頭都不如新藝城這部拍攝成本較低的影片。
《明報》最近不怎么留心于娛樂圈的報道,關(guān)于娛樂圈方面的新聞版塊有意縮減,對于最近香港房地市產(chǎn)的報道,加大了力度。
金庸畢竟是個聰明人,以前娛樂新聞的報道,他是經(jīng)常加大力度去弄,但是《東方日報》的娛樂版頭條銷量高了《明報》不少,《星島日報》也都超越了《明報》,轉(zhuǎn)換報道的著重點(diǎn),自然迫在眉睫。
“怎么今天《東方日報》的娛樂版頭條居然沒有批評《追女仔》的文章,這部電影低俗的要命,還這么多好評。《東方日報》收了錢不干正事嗎?”一個雙眼中充滿猙獰目光的男人將辦公桌上的報紙抓起,直接扔向他面前的五十歲的中年男子。
這個生氣的男人正是林建明,他花大價錢讓《東方日報》來寫關(guān)于許子明《追女仔》的低俗,想要讓許子明的形象盡毀,沒想到這個《東發(fā)日報》居然拿了錢不辦事。
這些天來,他有意拉攏金公主院線的股東,馮炳忠和他可謂是“惺惺相惜”,金公主院線沒有采取線聯(lián)映的很大原因就出自于他之手,不過也多虧雷爵坤的不看好,馮炳忠和陳美容才能如此。
一想起當(dāng)初九龍倉那場商戰(zhàn),他應(yīng)該有機(jī)會為林家獲取更大的好處,結(jié)果股份被別人大肆收購,股價被抬高十分之高,到頭來,居然崩盤,敗給了這個二十歲的小毛孩,這讓他心里很不舒服。
他也喜歡繆倩人,不過這個妙千人不太把他當(dāng)回事。這讓他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所以對許子明的報復(fù)與仇恨在不斷加深。
“林少,我今天才知道,《東方日報》和許子明是穿一條褲子的,《明報》對于電影的評論這方面抓的也比較嚴(yán),我們的稿子根本投不過去。”辦事的人是一家傳媒的影評人,他之前按照林建明的吩咐,寫了關(guān)于《追女仔》的差評,沒想到《東方日報》今天將他的稿推了過來,可惡的是錢都沒退。
之后這位影評人決定將這個稿子投入到《明報》,《明報》的主編一看是黑許子明的,心里估計是有過之前的陰影,都不敢答應(yīng),直接將這位影評人趕出。
“真的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林建明被這個他花重金請來的影評人,氣的渾身顫動,一股怒意串上腦門,狠狠的用手拍打桌子。
“算了,你把你的影評最好在琢磨好,盡量將《追女仔》往死里
些,許子明被黑的越慘越好。我就不信,只要我肯花錢,香港還有哪家報社不敢接。”林建明就是不信這個邪。
“好的,林先生,這次我絕不會再弄糟了。”影評人心里松了口氣,這個林建明還能給自己機(jī)會,實(shí)在和太好了。
于是第二天,香港的大多數(shù)報社依然是對《追女仔》這部大眾話的電影,進(jìn)行好評的時候,一個別有趣的事情出現(xiàn)了。《星島日報》娛樂頭條的版面,出現(xiàn)了一個名字奇怪的影評人的言論。
這個筆名叫作“阿明是蠢貨”的筆者評論道“《追女仔》此片整體觀感較差,人物形象前后不一,邏輯和真實(shí)力量不足,盡管前后都有若干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