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上前詢問張巒來意,語氣有幾分隱晦的輕視。
張巒卻懶得理會,直截了當地道“我是來退親的,叫你們老爺太太出來!”
此言一出,圍觀者皆炸開了鍋。
“原來是退親!”
也有人不明所以地問“這退得什么親?”
鄧家起初與張家定親之時,鄧家尚只是籍籍無名之流,自然無人關注。而待鄧常恩升遷后,鄧家開始對這門親事心存不滿,是也不會到處與人宣揚,知道的人自然不多。
此番就是典型的‘不退親都不知道訂過親’系列。
門房見張巒顯然來意不善,不想被外人看了笑話去,就與張巒說道“還請張二老爺進去說話……”
張巒豈會理他。
“不必了,你鄧家門檻太高,我今日前來銀子沒帶夠,不便入內!”他負著手,神情諷刺地說道。
周遭便響起一陣哄笑聲來。
鄧家人唯利是圖,是不少街坊鄰居都看在眼里的。
門房吃了個軟釘子,卻發怒不得,當即讓人趕緊去知會主子。
鄧常恩早早就去了文思院,此時不在家中,仆人便直接去了花廳告知正在待客的鄧太太。
花廳內,鄧太太正跟一位與她年紀相當的婦人吃茶談天。
“太太,張家二老爺來了,在門外不肯進來,您要不要去瞧瞧……”有客人在,仆人說得十分委婉。
鄧太太站起身來,那婦人也要同去。
鄧太太只想著張巒必是昨晚收到書信,趕忙來送退親銀子來了,想必不敢鬧事,便也沒有阻止。
路上,她還與婦人閑談道“早前給譽兒訂下的這門親事,當真一言難盡,好在能及時止損……當初我們小定時,是給了張家五千兩銀子的,他們今日前來,應是為了送還這筆銀子?!?
婦人與鄧太太交好數年,大致知道有這門親事在,但聽聞當初竟出了五千兩銀子作為小定,不由訝然地道“你們出手倒也真是闊綽。”
鄧太太裝作無奈地道“當初是想結得兩家之好,也是為了顯示我們重視這門親事……誰知他們做得太過……”
婦人想打聽其中究竟,鄧太太卻含糊其辭,一副不好明說的模樣,更讓人遐想連篇。
說話間,二人在丫鬟仆人的擁簇之下來到了前院正門處。
鄧太太方才只聽說張巒來了,又哪里想到門外竟聚集了這么多人,且還有舞獅隊在門外上躥下跳地表演!
對上張巒毫不客氣的冰冷眼神,鄧太太忽然生出一種不好的預感來。
他這是要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