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井村歷來都有自己釀酒的傳統,雖然近些年釀酒作坊很少開工,但是釀酒的手藝還沒丟,釀酒該用到的工具,也是一樣都不缺。
說來也怪,在大口井村隨便打口井,出來的井水都是甜的,但是只要出了村子,就是打多深的井,也沒那種甘甜的味道了。
用這樣的水,加上傳承幾百年的酒曲和釀酒工藝,出來的高粱酒自然很好喝。
林海穿越整合了記憶之后就瞄上了這里。
趕巧東升羽毛廠又給了這么一個大福利,不好好利用一下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高粱不好吃,但是拿來釀酒卻是極好的。
如果沒有大口井村的釀酒作坊,林海換這么多高粱,非得全砸手里不可。
林海剛把三十斤雞毛糖換成八百多斤高粱米的時候,劉紅陽和趙青兩人還想大哭一場。
可是聽他講完整個賺錢計劃,他倆就打著雞血、不眠不休的又連續往鄉下跑了十幾天,幾乎把縣里的各鄉鎮都跑了一個遍。
而林海則不緊不慢的在東升廠的換購點和城東的小樹林之間守著,繼續做著你好我好他也好的交易。
趕在東升羽毛廠結束換購的時候,一共換來了三百七十斤紅糖塊。
因為后來瞧出門道的人太多,就連隔壁縣的二流子也過來倒騰雞毛,結果東升廠把糖換雞毛的比率調低了不少,依然提前完成了收購任務。
不然林海他們仨也不會只有這么一點收獲。
不過以七塊本錢,用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倒騰了這么多糖塊出來,也算是收獲頗豐了。
其中二十斤被三人分著拿回家自己吃,剩下的三百五十斤都被林海換給了王全。
這小子做買賣不靈,但是仗著有個好老子,在倒騰物資上倒是一把好手,兩千多斤白面弄出來居然連個磕絆都不打。
白面不經過林海的手,直接就被鄉里來的小販換成了高粱,總計九千八百多斤,陸陸續續地運到了大口井村這里。
開始往這邊運糧的時候,趙青的二舅還夸這仨小子能干。
后來糧食越運越多,害的他就再沒睡好覺,說什么也不同意把這批糧食放進釀酒作坊里了。
眼看著一堆高粱米要砸手里,還沒等林海著急,趙青就先開口了“二舅,你就放一百二十個心,這些高粱米絕對都是正道來的!”
二舅抽著旱煙鍋子,苦巴巴地看著趙青“你娃到底要干什么?這么多的糧食全釀成酒,你就不怕被雷劈了?”
原來他不是怕糧食來路不正,而是苦日子過怕了……
想想也是,二舅身為一村之長,弄幾千斤高粱借糧囤藏幾天,誰敢說一句廢話?
而且酒坊一開工,少不得要招集人手。
招集人手,就少不得要開工錢……
所以村里人別說干舉報村長這樣的傻事了,他們還巴不得二舅這仨大外甥多往村里弄點糧食,好多開幾天工呢!
可二舅就是不肯松口釀酒,弄的不光是鄉親們隔三差五就來他家打聽消息,林海幾乎也要懷疑他想把這些糧食黑下來了。
這可是小一萬斤的高粱米?。?
劉紅陽卻一點著急的意思都沒有,來了之后叫聲二舅,然后就不見外的奔狗窩去了,說是要牽條土狗回去養著玩。
這貨倒是真想的開?。?
眼看趙青勸不動,林海只能開口說道“二舅,拿糧食換酒的事,咱們還真得抓點緊,不然我們回去不好交待?!?
二舅往地上磕了磕煙袋鍋道“咋?這里頭還有其他人的事兒?”
林海一攤手“您想想,就我們三個剛返城的知青,連工作都沒有一個,怎么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倒騰出來這么多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