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忍住,師傅您反而忍不住嗎?”
被李正這么一說,悟空禪師羞愧難當,漸漸安靜下來。
李正把佛經翻過來,朝書皮上看去,但見上面寫了幾個大字:“以金獅子論大乘法”。
原來這不是一本佛經,只是一個論而已。
佛家典籍分為經、律、論三種,佛經晦澀難懂,因此后人專門梳理論述,這就是論了。
別看論只是對佛經的梳理和論述,感覺處于從屬的地位,其實有些論非常重要,沒有這些論,佛經就好像是無字天書一般。
這本書書頁都還很平整,看樣子應該還沒怎么翻過,卻不知悟空禪師那么多佛經不看,為何單單挑出這本之前好像沒怎么看過的來看?
看了一眼目錄,只見上面寫著什么“明緣起第一,辨色空第二”,李正有些明白了。
這本書估計有涉及到空色,而現在悟空正對自己一向秉持的真空有了疑惑,所以想從此書得到印證。
不過李正不解的是,為何悟空禪師之前一直沒看這書,到現在才想起來看。
翻到辨色空第二那一頁,李正大致看了幾眼。
謂獅子相虛【一】,唯是真金【二】。獅子不有,金體不無【三】,故名色空【四】。又復空無自相【五】,約色以明【六】。不礙幻有【七】,名為色空【八】。
繼續閱讀!
再往下,就見【一】的地方,寫著“遷注”“杜注”“類解”“勘文”“案”等,估計是對那句話的解釋,短短的一句話,五個字,下面光是解釋就用了兩頁紙。
經文深湛,想要論述來解釋,可是論述也還是太晦澀,因此需要對于論述也做出解釋,可是……
李正往下看了幾句,只覺頭大無比,這些對于論述的解釋應該是淺顯易懂才是,他竟然還是看不懂。
李正心想,怪不得悟空禪師以前沒怎么翻看過這本書,自己進入先天之境,思維已經遠超常人,讀起來都是頭大,悟空禪師即便對佛經比自己知道的多,讀起來估計也不會太順利。
李正耐著性子,花了小半個時辰,把“辨色空第二”這部分的十幾頁解釋看了一遍,雖然還不是很明白,卻也有了一個大概的概念。
獅子是肉眼所看到的形象,這是色,金則是獅子的本質。把金獅子熔煉之后,可以重新捏成一個馬或者羊,或者什么也不捏,就直接那么一坨,而后涂上顏料,原本的金獅子就會以新的形象呈現出來。
因為獅子的形象不是固定不變,隨時可以變成馬或者羊,或是其他東西,所以說獅子不有。金獅子被涂上顏料之后,根本看不出它是金子所做,但是不管再捏成馬或是羊,金子的本體始終不變,因此雖然看不到金子,卻不能說金子不存在,所以說金體不無。
金子雖然可以不必以獅子的形象呈現出來,但是總要一某一種形象呈現出來,或是馬,或是羊,或是就那么一坨,就好像饑餓之時,或許可以不吃肉,也可以不吃饅頭,但是總要吃點什么東西,這就是約色以明。
這個地方的遷注就有意思了: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言,就言詮而顯道。
大道本來很難說清楚,能說清楚的就不是大道,大道難以言說,但如果不說,又怎么顯現大道呢?
這真是一種奇怪的關系。
所以下面接著說了,獅子雖是虛幻,卻并非一無是處,還要借它來顯現金子的本質,所以叫做不礙幻有。
……
雖然對于這本書里面,以獅子和金來比喻色和空,李正還是感覺難以對應起來,不過,短短的一段閱讀經歷,卻也讓他意識到佛法的博大精深。
如果有時間,他真想把佛經好好研讀一番,估計對自己的修行之路也會有所啟發,當然,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