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薇也看見了姜飛,揮揮手示意姜飛過去,于薇身邊的女孩很漂亮,面容姣好,白襯衫,齊腰的淡藍色牛仔短裙,整個人在大廳的燈光照耀下散發著一種瑰麗的色澤;于薇介紹,女孩是于薇的同學龔蔻,就在電影城東南角的馬丁私人博物館工作。
姜飛和龔蔻認識后,問于薇“哪里能買到手機,要不然我倆聯系很不方便。”
于薇笑笑,把姜飛帶到酒店前臺的一個機器前,讓姜飛對著攝像頭微笑,一分鐘左右,機器便吐出一張立體的磁卡;于薇又把姜飛帶到靠墻的自動售貨機前,指著一個貨架讓姜飛挑選手機。姜飛選了一個男士機械手表式樣的手機,兩千六百元;于薇用自己的手機付了款,取出商品盒子,拆開包裝,把姜飛的磁卡裝進手機,調試好遞給姜飛。
姜飛根據說明書熟悉手機的功能,發現于薇已經把她自己和汪伽憲的號碼輸入手機,手機上信息顯示,自己身份是于薇、汪伽憲、一個叫李兀出示文件擔保的;姜飛有些奇怪,自己表現得什么都不懂,如同外星人一樣,于薇為什么一點疑問都沒有,還主動為自己擔保,難道象自己這樣的人很多?
好在因為有擔保,一家海峽銀行給姜飛辦了兩張電子卡,一張是z國幣和國幣通用通兌的銀行卡,一張是方舟幣的數字貨幣卡。于薇向姜飛介紹,海峽銀行是參與諾亞方舟計劃的國家和志愿城市共建的銀行,方舟幣是目前最穩定的數字貨幣,準備以后在諾亞方舟上通用;由于危機的存在,其他的虛擬貨幣現在下跌得如水銀瀉地。
龔蔻一直跟在兩人后面,看姜飛把手機戴到手腕上,同情地說“確實很麻煩,不過要是在本市住上一個月,所有的費用都掙回來了。”
姜飛沒聽懂,但是不敢問,至少明白很多人為了省錢,到了這個城市會和自己一樣,辦一張買一只手機。于薇扭過頭對龔蔻說“他不一樣,他是隱士,昨天在海里摸魚蝦,今天早上剛把一只一百年前的手機賣給汪導,隨后又自告奮勇地在海浪里拍了一段沖浪的鏡頭,拽得很。”
“真的嗎,這么年輕。”龔蔻稱贊說“百分之九十宅男的年代,還有向往碧水藍天,愛好運動的人。于薇,你的運氣不錯,這段經歷會成為你以后劇本的素材,好好研究這個男人。”
龔蔻的氣場如此強大,讓姜飛為之一滯,說不出話來;于薇拍了一下手說“該找個地方吃飯了,龔蔻,博物館邊上那家漁仔記不錯,鯪魚球鮮嫩,黃牛肉地道,云吞個大皮薄,都是新鮮的大蝦仁做餡。”
龔蔻同意,姜飛更沒意見,三人走了二十分鐘,便來到一座小面館,一人點了一份三寶面,面館的擺設和氣氛像極了姜飛去過的香港一家米其林面館,簡潔舒適,有一種到家的感覺;但是更勝一籌的是,顧客如果需要,隨時能把墻上電視的畫面調到后廚,看一道道菜是如何做的,從材質到流程一覽無遺,相當于現場直播。
小店只有兩桌客人,一對中年情侶在頂里面的桌子旁竊竊私語;龔蔻和于薇望著屏幕上廚師的動作評議個不停,姜飛紳士般地時而附和兩聲,很有技巧地問了幾個問題,才知道現在很多飯店都是機器人做菜,色香味標準而且快,但是顧客在失去新鮮感后難免失落,漁仔記是人工烹飪,門口的那只充滿靈性的手標志就是政府給的標志。
姜飛略一思考便懂了,人還是喜歡在同類之間標榜自己,難怪那時候在網絡上常常看到,人在某些場所吃飯,吃的就是情調和感覺。姜飛的眼光始終注意著四周,在一個新的世界里,需要看的東西太多;一位戴著金絲眼鏡的男士走了進來,步履灑脫地走到三人身邊,輕聲問道“我能坐在這兒嗎?”
龔蔻回頭一看,叫道“爸爸。”
原來是龔蔻的養父馬丁教授,于薇給馬丁教授和姜飛互相介紹,馬丁教授微笑著坐到姜飛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