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州想起了昨夜與趙與莒的談話,明白宋理宗希望他留在京師,因此將他從正四品的官職上,直接拔擢為三品命官,心中有些惴然。他抬起頭,看到趙與莒似乎也在看著他,便也走到了大殿中央的過道上,行禮說道“臣趙清州,謝官家隆恩。” 一言既出,兩側的朝臣們,紛紛向這邊側目,在各式各樣的眼神中,趙清州看清了趙與莒堅定的目光,他從這目光里感受到了莫大的信任和支持,心中一時頗為安寧,便不再有彷徨之感,俯身叩拜,領了戶部侍郎的官職。 趙與莒受了三拜,神情已轉為和悅,開口說道“趙大人在江寧治理有方,朕心甚慰,此番遭了誣陷,在大理寺受了委屈,朕便許你提出一個要求,只要合情合理,朕就準了,也算是給你的補償。”說罷便向趙清州揚了揚手,示意他起身說話。 皇帝的這番示好,令朝上眾人無不驚訝童德芳聽了這話,立即與劉內侍對視了一眼,看到劉內侍笑著不動聲色地沖他眨眨眼,才放下心來,明白趙與莒貴為天子、之前從未在朝堂上說過這種恩待臣子的話,此番是想要借此給趙清州在朝堂上立威。 若是平時,對于這種禮遇,趙清州定然會謙辭不就他明白,圣上可以示好,可自己絕不能恃寵而驕,提出什么要求來。可今日,縱使沒有趙與莒的這番話,他一樣會提出一個要求來,此刻便上前施禮說道“臣趙清州,有一事請教鄭德剛大人。” 鄭德剛沒有料到趙清州會在此刻提到自己,忙轉身向他看去,樣子十分不解。趙與莒在上面觀察著趙清州,聽見他說道“對于王大人帶來的那個人犯,不知道大理寺會如何處置?”鄭德剛轉回身看看趙與莒,答道 “誣陷命官者,按律當斬;奴仆謀犯主君者,當杖斃之。據微臣所知,那人犯身屬奴籍,他雖受人指使,但參與陷害趙大人,自是難逃一死,親眷族人,當貶為賤籍。” 宋理宗點點頭,問道“趙大人有何高見啊?”趙清州躬身道“臣不敢,臣斗膽請求官家,饒此人不死。”趙與莒輕笑了一下說道“趙大人是想要效仿東郭先生?這等不忠不義之人,留著何用?” 趙清州道“圣上有所不知,此人名叫長帆,是微臣自幼的侍從,臣聽王琿大人講,他性子最是純良,卻因父母亡故的緣故,對臣頗有誤解,因此受人離間,犯下大錯。還望圣上念他少不更事,網開一面,饒他不死。” 趙與莒聞言,雖一時不知這對主仆之間究竟有何恩怨,卻只問道“那趙大人想如何處置?”趙清州抬起頭道“他因思念父母,受人蠱惑,如今想必也知錯了,求圣上將他發配到蜀中,為父母守靈,永世不得出蜀,以示警懲。” 趙與莒略一點頭,對鄭德剛說道“鄭大人覺得,趙大人這個請求,可算是合情合理?”鄭德剛自知趙清州此刻是個圣眷正隆的,便順坡下驢道“雖無先例,但發配蜀中,一路艱險,也算是有所懲戒,不失公允。”趙與莒便撫掌道“那此事便交給鄭大人安排了。” 話音未落,趙清州便俯身便拜道“多謝官家圣恩!”趙與莒笑了一下,有些嚴肅地說道“趙大人,剛剛賜官可都未見你如此歡欣,朕喜歡你的仁義,封你在戶部為官,便是希望你能對這天下的百姓,都能拿出這份仁心善心,便不枉今日朕當著滿朝文武,為你破的這回例。” 趙清州忙道“官家的話,臣謹記在心。”趙與莒點點頭,向劉內侍示意了一下,劉內侍便道“諸位大人可還有本參奏?”殿上并無人應聲,劉內侍便揚聲道“今日退朝——” 眾官員一面說著“微臣告退”一面等待劉內侍攙著宋理宗走下丹墀,而后成群地向外走出,趙清州與王琿立在一旁,恭敬地等待他人先行,不時有人經過的時候沖他道賀,趙清州很少上朝,直覺得許多人與名字對不上號,因此回禮顯得有些應接不暇。 他忽而看到程舒勤與林開宗向自己走來,忙迎上去一步,聽到程舒勤笑意盈盈地說道“清州,這是戶部尚書林大人,以后你便是林大人手下的侍郎了,可要多為林大人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