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華與蘇夢棠聞聲從船艙里面走了出來,一起來觀賞這西湖美景。 三潭印月島是西湖中最大的島,與湖心島、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西湖三島;因與神話傳說中的蓬萊三島相類,因此西湖主湖也被稱作“小瀛洲”。剛剛船夫提到的“三潭印月”,便是這“小瀛洲”的點(diǎn)睛之筆。 所謂“三潭印月”其實是由三座立于水中的石塔而得名,這塔的鑿制頗有雅趣塔頂呈葫蘆狀,塔腹中空成球狀,球身上鑿著五個等距的圓洞。 白發(fā)的船夫搖動著雙槳,將船身漸漸的靠近了那幾座石塔,秋秋看到那塔心似乎點(diǎn)著燈燭,外面的圓洞罩著薄薄的的紗網(wǎng),將那明光透出,三座石塔在冰冷的湖上,顯得熠熠生輝。燭光的倒影,也就似一個個渾圓明亮的滿月,均勻地鋪灑在石塔周圍、漆黑的湖水之上,壯觀而又溫暖。 “小秋,你數(shù)數(shù),湖面上一共有多少多少個月亮?”趙清州問秋秋道。秋秋飛快的數(shù)了一下,每個石塔旁邊有五個,便是十五個,三座塔的正中間還有一個,一共是十六個。可是,多出來的那一個,是哪里來的呢? 她正疑惑,趙清州笑著說道“小秋,你看天上。”秋秋順著他的手指仰頭看去,此刻的月亮剛剛掙脫了云海的束縛,坦露在長空之上,如水般皎潔的月光殷切地灑向地上的山河,可潔靜如水的月亮周圍,一圈的閑云卻因借了些許的白光,而顯出了建盞般晶瑩油亮、璀璨奪目的華彩。 月華翻飛的夜空中,明月冷冷地高懸著,可它那不甘寂寞的影子,卻千里而下,與湖上的十五個難辨真假的光影,溶溶地平鋪在一起,成了湖上的第十六個月亮。到了湖上的月亮,借了燭火的溫度,似乎也變得溫暖起來,與四周的無數(shù)光影交相輝映。 船槳越近,越將這些月影攪得波光粼粼,像是被一池秋水煮沸了的月酒,秋秋被這景色給迷醉了,她呆呆看了半晌,才想起來對趙清州說道“清州伯伯,一共是十六個月亮,對么?”清州低下頭對秋秋說道“不對,還應(yīng)該有一輪明月,已經(jīng)映在小秋心里了,是不是?” 秋秋笑了起來,只覺得剛剛在船上的郁結(jié)之氣蕩然無存,天地間只剩下了無數(shù)輪月亮,映照在今夜的西湖上,讓人也變得心曠神怡,通達(dá)靈澈了。正神思搖曳之時,忽聽得老船夫喊道幾位船客,是否去這北邊島上游覽一番,若是不上岸,咱們就沿著九曲連橋,去湖心亭島了。” 已經(jīng)走出船艙的張云華與趙清州對視了一眼,云華道“咱們不看戲的,去島上逛逛也無妨。小瀛洲的景致,三潭印月島獨(dú)占了一半。”趙清州哈哈一笑道“果然云華最懂我,那咱們就上去看看。”蘇夢棠便回頭對船夫說道“老人家,我們想上島上去看看,約莫半個時辰,您看行嗎?” 那劃船的老人,似乎有些猶豫,聲音懇切道“照理說,我送各位去到湖心亭,就可以回去碼頭,接下一船客人了。一晚上接上幾船,這租船的開支,才有著落。若是耽誤太久,怕是就要往里賠錢了。”他雖這樣說著,卻已經(jīng)將船向北面的三潭印月島而去。 幾個人原以為船夫撐的是自家的船,沒想到他是租來的,聽這話語,生活也著實不易,心下有些不忍。蘇夢棠向后穿過青篷遮蔽下的船艙,來到船尾,從荷包里面掏出一錠金子,放在了老船夫手上,和顏悅色道“老人家,您看今天晚上,您的這艘船,我們包下來行不行?” 老船夫松開一只握槳的手,接過那金錠子,在月光下瞇起眼睛仔細(xì)瞧了瞧,驚訝地說道“金子?這……”“您只管收下,老人家。天快入冬了,湖上太冷,若是哪天雪大風(fēng)急,您沒法出來劃船載客,這點(diǎn)錢能貼補(bǔ)一下租金和家中用度。” 蘇夢棠的一番話,讓老漁夫深受感動,他低頭揉了揉眼,只喃喃說道“多謝了。”蘇夢棠知道他或許是家中有什么難處,剛想勸慰幾句,卻見老船夫抬起頭朗然道“今晚上,幾位哥兒姐兒無論想去哪,咱就劃著船去哪,老朽年少時便住西湖邊上,莫說這外西湖小瀛洲百頃湖塘,就是西里湖、北里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