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思同州的洞主沒有參與逆行,如果有機會,本官會替他們分辨幾句的。”
“滾!上思州有沒有附逆你當本官不知道嗎?莫要狡辯!否則本官命人叉你下去!”
蘇緘確實對蠻洞的事很清楚,誰曾經跟著交趾賊作亂,誰根本沒參與,他一清二楚,后者他都答應在馮三虎面前說些好話。
但前者,那就只有以直報怨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分辨不清的,比如右江以北一個叫做思恩州的蠻洞,圍城期間蘇緘確實沒有在賊兵中見過他們,按理來說,他們附逆的可能性很小(交趾賊習慣把蠻兵帶在身邊參與攻城,,四散劫掠的事基本都是交給自己人去做,所以在邕州就能見到大部分附逆的蠻洞)。
但是,似乎是為了討好蘇緘和帝國,來替思恩州做說客的那個人,說是他們解救了百多位漢人,只要蘇緘答應這次清剿洞蠻不涉及思恩州,他們就愿意把這些漢人雙手奉還。
蘇緘不信他們能在交趾賊手中解救漢人,他覺得如果不是思恩州附逆自己不知道,就是這些洞蠻雖然沒有跟著交趾賊作惡,但是襲擊了北逃的漢人——對帝國來說,還是相當于附逆。
不過,思恩州的說客不是個行商,而是個秀才,這人口才方面居然還不錯,他很快解釋道
“大人明鑒。思恩洞確實沒有附逆,這些漢人都是老洞主花錢糧從別的洞贖來的,等我們把人還回來,大人一問便可知曉。”
這話倒是有道理,思恩州若是附逆,漢人回來后對他們必然沒什么好話。
若是回歸的漢人對他們也心存感激,那他們不僅沒罪,甚至還有些功勞。
只是……。
“思恩州為何要花錢糧贖買漢民?”
蘇緘還是覺得此事有些奇怪,洞蠻一個個窮的跟猴子一樣,各個都眼紅山下漢民的財富和人口,總想著抓些娃子回山里給他們種地做工,他們會花費本來就不多的錢糧贖回流失的漢民?
“大人明鑒,因為小民也是漢人,這同胞之情,小人雖然卑賤,但也是懂得。”
“你是漢人,如何能影響到思恩州的洞蠻?”
原因很簡單,這個叫做張合禮的秀才家里窮的要命,雖然中了秀才,但家里連隔夜糧都沒有,最后不得不上山做了思恩州老洞主的上門女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