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近乎與無可抵擋,欽州、廉州都是沒有抵抗就直接向大越投降,結果兩州都被大越洗劫一空。
人口、錢帛、糧食以及其他財富都被運回國內,讓越國上下過了一段似乎無限富足的感覺。
一直到大軍在邕州進攻受阻之時,越國還沉浸在發大財的狂歡之中呢。
不過,很快,局面就冷下來了。
圍攻邕州的過程中越軍損失慘重,卻一直沒能拿下那座城市。
直到最后北方華夏的將軍馮三虎率兵千里馳援,一舉把頓兵城下的越軍擊潰為止。
盡管疲憊的馮三虎沒有追擊,但逃回國的越軍部隊仍舊少的可憐。
后來,大越國的貴人們得知,馮三虎為了報復欽、廉被屠戮之仇,下令殺死了兩成的俘虜。
這個消息讓越國上下為之一驚,他們已經隱約意識到,華夏不同于以往的北方王朝,他們的報復心出奇的重。
之后一年時間,大越國一直希望能夠與華夏談一談他們認為,在華夏與大周開戰期間,自己進攻大周的城市,就算不是給華夏幫忙,也不能算是華夏的敵人吧?
華夏為大周出氣攻擊大越,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越國皇帝和垂簾的依蘭太后,執政的太傅李常杰希望能夠就此結束兩國之間的戰爭,作為回報,越國愿意歸還一半被掠的漢人人口。
然而,幾乎所有派往北方的使者全都渺無音訊。
其中前三批人走的是陸路,他們連邕州都沒過去,直接就被馮三虎下令全都殺了。
一個從北方逃到越國境內的洞蠻對越國君臣匯報說有位使者在死前高呼“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而馮三虎的回答是“交趾叛賊何以稱兩國?”
這句話,還讓那個使節的死刑從斬首改判成凌遲!
于是后三批使者改走水路,談判條件也從歸還一半人口改成歸還全部被掠的漢民,越國甚至愿意支付一定賠償也許三百萬貫是個合適的數字?
但船隊剛一出海,就被華夏海軍的風帆炮艦逐一擊沉。
華夏人甚至放下小艇,追殺落水的越人,一個都不放過,心狠手辣的程度讓人瞠目結舌。
等到華軍把去年依附大越的洞蠻清理干凈后,大越國君臣再也不對和平抱有任何幻想了。
毫無疑問,華夏人就是來滅國的,他們根本不想跟越國談任何條件。
無法可想的情況下,大越國也只上下一心,準備戰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