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滅亡同樣是南方大國的大越時,核心的漢兵不過出動了萬人上下而已,就已經順利吞并整個大越。
現在僅僅核心兵力就出動萬,還沒開戰,大理國上下連抵抗的決心都被嚇得不剩多少了。
所以大理國主段氏并未在鄉民中抽丁備戰,也未動員那些已經不怎么可靠的夷兵——反正動員這些人也打不過。
而是選擇派使節去華夏求饒。
這一次,華軍沒有像對交趾人那樣把大理人的使節一股腦全殺光,還允許他們前往金陵面見皇帝。
但備戰工作也一直沒有停滯,總參預計會在年0月開戰,年到來之前解決大理問題。
大理朝廷自己的估計,如果無力對抗,他們也就能堅持三到五個月左右,因此段氏把所有希望全都寄托在使節身上。
如果華夏允許大理維持自立,他們愿意敬獻宗女十人,金萬兩,銀十萬兩,銅一百萬斤,以及可以供萬大軍一年所需的糧食。
作為交換,大理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夠仿高麗例,成為華夏的外蕃郡王。
……
共和年月,徐世楊帶人抵達川省的時候,南洋艦隊和楚軍率先出發,分頭出發的艦隊先在安南省的鴻基附近海域集結休整,然后直接前往被華人控制的新三佛齊王國,與當地華人勢力會師。
此時的蘇門答臘島上,新三佛齊國王,粵省移民梁道明正率領大約一千華人武裝,與其他當地封建王公的五千多人,占據島嶼西段,堅持抵抗滿者伯夷的進攻。
由于他們的控制區實際上已經處在麻六甲海峽西側,帝國若是想要跟他們取得聯系,必須先突破滿者伯夷和麻六甲的水軍(實在不能被稱為海軍)攔截。
好在,當地水軍的船只數量雖多,但戰斗力嚴重不足。
根據經常前往海外進行貿易的商人的情報,滿者伯夷和麻六甲有數千艘戰船,但其中絕大多數只能被稱為舢板,載員不超過二十人。
比較有戰斗力的部隊,是一些類似福船、廣船船型的大船,數量應該在數十艘上下,大多是以前的海商出售給他們的,在滿者伯夷,這些海船既充當貿易船也充當戰艦。
滿者伯夷的戰斗力很弱,雖然水陸大軍十萬,但基本沒有鎧甲,甚至連稍微長點的刀和像樣的弓箭都少。
滿者伯夷最強的陸軍部隊,是一隊直屬于國王的象兵——他們的對手武器同樣孱弱,很難對大象構成威脅,因此象兵在那邊的戰場上幾乎是無敵的。
另外一支經常被使用的精銳,是一隊扶桑雇傭軍——這支隊伍由扶桑還在亂戰的時候,從扶桑本土逃出來求生的倭寇和移民組成,兵力在兩千上下,同樣沒有鎧甲,但人人都有扶桑刀、扶桑特色的十字槍和倭弓。
據說打起仗來,滿者伯夷的扶桑人軍隊前仆后繼,韌性極強,很多時候會被當成突擊隊使用,效果十分出色。
當然,這所謂的效果,也不過是扶桑刀這種玩意對無甲的敵人殺傷力比較強,本地其他勢力又沒有充足火力阻擋他們沖鋒而已。
對華夏來說,整個扶桑都已經滅了,這幾千殘種再厲害又能強到什么地步呢?
白送而已。
……
月,華楚艦隊開始強行突破麻六甲海峽,滿者伯夷和麻六甲的水軍湊齊00艘大小船舶,在海峽內列陣對抗。
滿者伯夷只是個地方列強,而且還是南洋那種戰爭始終處在低烈度的地區,其軍事知識與中原以及北方狄夷來說,屬于非常落伍的。
但再蠢的人也知道,此時必須在麻六甲海峽擋住華楚軍艦隊,否則他們與三佛齊會師后,就會在本地擁有一個立足點,在當地獲得休整的港口和糧水補給。
何況,華夏陸軍的威名早已傳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