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小孩子不能夸!夸就上天了!”
話雖如此,徐睦河的臉上的笑容還是怎么都遮掩不住。
“做得好就該夸?!?
徐睦江認真的說
“世楊贏這一次,今年家里所有村子都沒受韃子劫掠,這等于是世楊幫我們扛下了!”
像這個時代絕大多數漢人一樣,徐睦江、徐睦河也是很怕韃子的。
如果是在往年,徐世楊這種主動跟韃子開戰的不安分小子,就算獲得勝利,恐怕也得來個“雖勝即斬”,把他的腦袋和更多貢品獻給韃子,以求他們不要報復。
但今年竄到莒州來的這伙韃子,與以前有些不同,徐世楊通過俘虜得知,領頭的謀克是個新上任的年輕人,剛剛跟他那當猛安的韃子爹謀奪了親戚的財產,這才擁有了自己的謀克,正處在格外渴望財富和功勛,以證明自己勇武的狀態。
所以,海呼里才會強行攻打十五屯西邊的那幾個塢堡,那幾個倒霉村子也是因為不知道這一點,覺得跟以前一樣,上繳一點貢品和女子,就能打發這伙韃子,結果麻痹大意,直接被人沖破了圍墻,落了個合家覆滅的下場。
實際上,事后想想,那個被徐世楊把腦袋掛在圍墻上,現在還沒摘下來的韃子謀克,其實非常缺乏經驗。
攻塢堡這種事,對小隊韃子來說實在有些吃力不討好。
一開始看著,似乎確實收獲頗豐,但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陷入力竭的狀態,最后不得不更早的結束劫掠行動。
實際上,如果他們維持以前的平衡,從路過的每一個塢堡里拿走貢品,最終所得其實不會比直接攻打塢堡少。
當然,海呼里這種見誰打誰的作風,從某種意義上也給徐世楊的行為打了掩護。
至少在徐家的高層看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會放過15屯,以及更靠東的其他徐家塢堡(他們并不知道海呼里已經打算改變策略,接受貢品了)。
既然已經被逼到了不得不抵抗的地步,“擅起邊釁”這種罪名,也就輪不到主動攻擊韃子的徐世楊來擔。
相反,徐睦江、徐睦河等人,還得感謝他這個小孩子打敗了韃子,讓徐家逃過一劫。
而且,徐世楊沒有借助徐家其他塢堡的支持,依靠15屯的力量就打敗了韃子,他送來的戰馬先不提,關鍵在于,就算以后韃子想要報復,徐家也可以都推給他一個人,讓徐世楊自己承擔后果。
這種坑害自家小孩的行為,說出去非常不好聽,不過確實是保住整個徐家的唯一辦法。
為此,三位老爺商量后的決定,是大肆替徐世楊宣揚這場勝利,把打敗韃子的所有功勞和后果都推在他一個人身上——反正這確實是他一個人做的,最好讓天下的人都知道,徐世楊憑借一個塢堡,打敗了一整個謀克的韃子。
徐家的老爺們認為,這樣,下次韃子再來的時候,他們就能跟徐世楊撇清關系了。
徐世楊并不清楚,自己這一世的老爹、大伯、叔叔居然還抱著犧牲自己的心思。
他只是有些詫異,這些畏韃子如虎的老頭,居然毫不關心韃子后續報復的問題,只是一頂一頂給自己的勝利戴高帽。
連“莒州雛虎”這種讓人臉紅的中二綽號都冒出來了。
天見可憐,莒州只是一個縣好吧?在這種鄉下地方當老虎,還是小老虎,這有什么好宣揚的?
“行了,表揚的事,等會再說,先讓我們的雛虎坐下。”作為睦字輩長兄兼家主的徐睦江定下調子“今天的事很多,咱們一件一件來!”
徐世楊趕緊告罪一聲,走向自己的位置。
徐家一共15個塢堡,上首的睦字輩三人分別直屬第1、2、3屯。
剩下的12個塢堡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