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匠地位的上升,讓他的兩個兒子變得心思活絡起來——兩個小崽子都到了該說親的年紀了,以往作為塢堡唯一的鐵匠,他們并不愁找不到好媳婦,但現在……。
倒不是說鐵匠兒子會娶不起老婆,只是,繼續這樣下去,張鐵匠的兒子恐怕只能隨便娶個流民女子了。
最終,在疼孩子的老伴和兒子們隱約的埋怨聲中,張鐵匠主動找到徐世楊,成為十五屯湯隆之后,第二個愿意帶徒弟的鐵匠。
徐世楊自然對此表示歡迎,他正好需要一戶正常的鐵匠當做標桿,刺激其他人努力工作。
只是,在真正干出成績來之前,徐世楊還不能提升他的軍銜——一共只有級,不能濫發。
張鐵匠依舊是新兵的資格,負責為火繩槍打造套筒刺刀和火門槍的塞式槍尖。
只是徐世楊暗中答應他,一有功績,就把他或他的長子提升為下士。另外,如果工作干得好,徐世楊就從家境較為寬裕的老堡民家中給他的兩個兒子介紹能生養的好婆娘。
徐世楊自然不會只盯著工匠,十五屯的其他人也在徐世楊的催促下進入緊張的工作狀態。
女人負責把繳獲的布匹做成衣裳,繳獲的破衣裳做成補丁,實在不成樣子的也要做成袋子。
除此之外還要負責去集體食堂幫忙,容嬤嬤負責按照徐世楊指定的標準,嚴格給參與冬季工作的人員準備伙食——一切都按級別,最低級的新兵每天只有兩頓稀飯,老兵就能獲得一干一稀和幾根腌蘿卜,下士每天有兩頓干飯,每十天還有機會吃到肉。
更高級的軍官自然有更好的伙食,比如徐世楊,甚至每天都有一個肉菜。
徐世楊領了食物,就直接在食堂跟所有人一起吃飯,十五屯兵民都被徐世楊碗里精致的食物饞的直流口水,而在他的安排下,徐大徐二也趁此機會悄悄宣揚一個理論
只要好好干,徐世楊的今天就是大家的明天。
于是,所有人都充滿了干勁(何況冬天去工作可以吃集體食堂,節省自家糧食)。
普通民兵被安排去圍,冬天荒野里有很多餓急了眼出來找食的野物,他們將是民兵的主要目標。
對徐世楊來說,打對民兵來說也算一種訓練,何況物的皮子和肉對塢堡的經濟也能起到一點補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