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住!”
張家家主鼓勵自己的幾個兒子
“徐家肯定不會眼看著他們的船隊落入倭寇手中,所以他們必然會來救援。”
“我估計,最多天,也許三天,咱們就能看到他們的前鋒了!”
“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說把什么人送給倭寇,否則徐家幾千兵過來問罪咱家一樣過不去!”
最后這個理由說服了張家的頭目們。
倭寇得了財貨,一轉身上船走了,剩下他們老張家怎么面對徐家?還能把塢堡搬到船上不成?
到時候,他們就要獨自面對能滅了浮來山土匪,甚至能打敗韃子,而且處在盛怒之中的徐家軍了。
“孩兒們知曉了。”
張家的子侄們低著頭,悶悶的回答。
“孩兒還是覺得順不過這口氣來……。”
有人小聲嘟囔著
“咱家死這許多人,那徐家也不會給咱什么補償……。”
“唉……。”張家家主也無奈的搖了搖頭“咱家占著這日照港,本來就不能只吃肉不吃虧啊。”
“老爺!老爺!”
一個滿臉煙塵,衣服上還沾著血跡的壯漢小跑著來到張家家主身邊,大聲稟報“援軍來了!那倭子集了幾百兵,北面去了!”
“哦?”
張家的首領們精神一震,紛紛跑到土墻墻頭,向北面望去。
果然不錯,原本散落在土墻外面的倭子已經少了很多,站在高處,還能看到一股大部隊正向北快速離去。
如果不是援軍來了,倭子應當不至于調遣這樣一支生力軍離開主戰場。
不過,這個時候,來援的人是誰?
“是丁家、王家、鮑家那些人?”一個充滿疑惑的聲音響起。
“那些膽小鬼,要來早來了!”家主長子不屑的反駁道“他們就躲在里外的地方,已經好些時日了,這時候怎么會突然沖過來?”
“那是徐家的人到了?”
“他家離得遠呢,哪能這時就到?”
按張家自己的估算,如果徐家收到消息就立刻扔掉農活開始集結,再趕到這里跟王、丁、鮑家的塢堡兵會師,休息一日后奔赴戰場,應該需要到天左右的時間。
而現在,時間不過過去區區天而已。
“不是那三家,也不是徐家,那會是誰?”有人急道“難不成朝廷派人來了?”
“去去去,個朝廷,朝廷已經有年沒過江了,怎么會來這日照?”
“別吵了,他們來了。”張家家主指著北方視線的盡頭,那里隱隱約約出現了一排小黑點。
正向北方前進的倭寇突然發出一陣滲人的嚎叫聲,顯然他們已經看到來者的摸樣了。
像以往的幾次戰斗一樣,徐世楊跟在進攻的隊伍中。
只是這一次,方陣中已經裁汰了刀盾兵,為了與周圍戰友們配合,他沒有攜帶那柄礙事的虎牙大刀,而是舉著一根與其他民兵一樣的長槍。
作為總指揮官和新軍的精神支柱,徐世楊的長槍上掛著那面純紅色旗幟,此外他還穿著那套銀光閃閃的鐵札甲,在周圍只有鎖子甲和皮甲(童謠繳獲自韃子)的民兵中,顯得格外令人矚目。
經過一個冬天的嚴格訓練,現在新軍已經不需要聽著徐世楊的口令步一整隊了,但他嘴里仍然叼著竹哨。
人的隊伍排成密集陣型,火槍手在前,長槍兵在后,根據哨聲,以大約每分鐘步的速度快速前進(與腓特烈的步速相當)。
人的新軍后面,是亂哄哄的塢堡聯軍,由于徐世楊急于交戰,他們甚至還沒來得及部集結,目前只有大約、人的樣子。
部隊的最后,是個騎兵,徐世楊把自己的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