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人少還能維持,而且這個問題也好解決——徐世楊從江南都亭驛的韃子使節那里牽走一百多匹好馬。
給文相公和徐世柳留下一半之后,文家答應幫助他把剩下的50多匹海運到齊省來。
雖然不足以擴大致遠營的兵力,但這些馬可以有效補充正規騎兵的馬匹缺口。
相比致遠營,靖遠營的情況就顯得有些滑稽了。
作為騎馬步兵組建的半專業騎兵,靖遠營在之前就一直依靠劣馬、馱馬代步,徐睦河擴大靖遠營規模到500人后,連馱馬數量都不夠了,因此在隊伍中編入100多匹騾子……。
騾騎兵,這倒真有點農民軍的風范。
步兵營的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原先組建的5個營,都有很多參加過多次戰役的老兵充當教官,以師帶徒,但新組建的濟遠和威遠,因為徐世楊不在,徐睦河不愿插手新軍人事工作,因此沒有這個便利。
新的營確實是組建起來了,但目前為止,訓練工作根本沒走上正軌,徐世楊估計他們的戰斗力并不比民兵強多少。
第二就是缺乏武器了,火槍的生產進度,在得到江南的物料支持之后明顯加快了不少。
徐世楊命人統計一下,現在新軍中有燧發槍270支、燧發短槍50只、燧發手槍80支、蛇桿火繩槍550支。
燧發手槍主要裝備給致遠騎兵,其余部裝備給包括靖遠營在內的其他新軍營。
即使這樣,火槍缺口也還有接近400之多,只能用各家之前造的火門槍湊數。
缺口更大的是炮兵,按照徐世楊之前制定的《炮兵手冊》,一門4斤將軍炮組編制炮手15人,馱馬4匹(拿破侖的4磅炮是13人4匹馬);神機炮組是炮手10人,馱馬2匹。
目前新軍共有4斤將軍小炮6門(包括徐世楊從登瀛洲號上帶回來的一門,依舊不足以讓每個步兵營擁有一門),神機炮14門(剛好每個步兵營兩門)。
合不合格另說,炮手編制倒是滿的。
但炮兵馱馬和炮本身的數目完不能滿足需求。
徐睦河把大部分能用的馱馬都給了靖遠營,炮兵這邊不僅得用騾子充數,甚至還有用驢的!
好在神機炮足夠輕便,炮組人數又多,用驢也不是拉不動,只是這樣一來,對炮兵的機動性和攜彈量就不要有太多非分之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