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些春耕隊不收取當地任何費用,一切支出都有節帥府負責——實際執行的時候是發放糧票,從當地農戶那里購買補給以節約運輸耗費,這對推廣糧票也有一定好處。
為配合糧票的推廣,節帥府發布行政命令,多次強調糧票與實物糧食一比一兌換,可以用來繳稅,以堅定民間對糧票的信心。
以前完脫產的新軍,今年也要承擔一定的生產任務。
首先是各營被授權,可以利用訓練之余的時間,在駐地附近開荒種地種菜、養豬羊等牲畜和雞鴨等禽類。
徐世楊以新軍總司令的名義,號召軍每個士兵每月至少要在農牧業生產上投入30個時辰。
冷兵器為主的選鋒兵和陷陣兵,可以直接投入到狩獵活動中——對他們來說,狩獵活動本身也可以算作一種訓練方式。
齊省在之前的十幾年,被韃子和各路土匪禍害的人丁稀少,而人一少,野生動物的數量就會自然而然的增加。
選鋒兵開始以獵代訓后,成群游蕩在阡陌之間的野狗野狼、鹿、兔子野雞、狐貍、野豬等動物都倒了大霉,連同那些山林間更兇猛的老虎野熊在內,在選鋒兵一輪輪掃蕩式的圍獵中,變成肉類和皮草。
這些野物的肉可以豐富新軍伙食,節約糧食消耗,皮草也可以拿到江南出售,對新軍實現半自給有很大助益。
生產統籌安排,前方修筑工事的十萬男女自然也不能大意。
三月二十,徐世楊將新軍指揮部移駐泉城,以便戰爭開始后就近指揮。
隨后他自己親自帶著近衛隊,沿著黃河運河防線工地一遍遍巡視,查看工事修筑進度,以及民工補給情況。
按照節帥府事先定好的標準,工人每挖一方土,可以獲得一斤的糧食作為報酬,除此之外工地上每天還免費的,加了鹽的溫開水,和咸菜已補充鹽分。
在這個時代,這個待遇可謂優厚,而且在軍事紀律(新軍派兵監工)的約束下,工地上嚴禁搶奪他人物品,以避免“強者可得一飽,弱者填溝渠”的情況。
人人都能吃飽的情況下,每個工人每天可以達到三個土方的工作量,身強力壯者甚至能達到4方或5方,這種情況下,前線工作的民工甚至還有機會留下部分收入,帶回家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