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斤碎石子被火藥產生的動能推出短短的炮膛,初速很慢,但在十米之內仍然具備殺死一個穿鐵甲的人的能力。
實際上,這些石塊砸在盔甲上,大部分都會碎裂,完無法擊穿鐵甲,但它們所有能量都會通過鐵甲傳遞到人體上,就像被一柄大錘狠狠敲一下!
霰彈如雨般落入正對著這門奇怪火炮的壕溝中,擁擠在一起的韃子部被這死亡之雨覆蓋,這條壕溝中所有沖出的韃子被一掃而空!
韃子面對火力戰的經驗還是太淺薄了,他們進攻的主要通道完集中在青州軍自己挖出的交通壕進入阻攔壕的幾個入口。
完顏宗弼他們之前并未覺得進攻通道稍微少點、窄點對無需列陣的坑道混戰有太大妨礙,因為青州軍真正的炮兵一直沒有投入作戰。
如果他們之前品嘗過野戰炮封鎖坑道口的威力,他們本應該想辦法增加突擊通道的。
每一條青州軍交通壕通往阻攔溝的路口,都有一段長約五步,垂直面對胸墻的通道,青州軍的遠程火力可以事先布置在通道正面,這樣,只需要一炮,就可以清空一條通道內所有敵人。
比較令人遺憾的是,真正的炮兵仍未趕到,雖然后方炮隊告訴他較為輕便的神機炮已經脫離大部隊,先行趕來,但無路如何,半個時辰的時間仍是需要的。
因此徐世楊只能先用各種奇形怪狀的武器頂一陣。
另外一條韃子的進攻通道正對面,一群青州民兵正操作三門巨大的抬槍,這些民兵也不進行齊射,因為他們在之前的戰斗中已經意識到手中武器的特色——威力足夠,但操作困難,想開第二槍很不容易。
民兵選用一種類似三段射的方式
第一門抬槍先行射擊,30毫米鉛彈從通道頭一直打到通道尾,在擊穿兩個甲兵的軀干后,砸碎了第三個甲兵所有肋骨,又推著他撞倒另外兩個韃子。
隨后第一門抬槍退后裝彈,第二門開火,擁擠在一起的韃子兩死三傷。
第三門抬槍那粗大的槍管伸出胸墻的時候,已經有人開始忍不住后退了,幾個督戰的韃子甲兵露出身影,毫不客氣的把所有后退的甲兵殺死。
他們這無謀的行為立刻招致青州兵的攻擊,第三槍就是瞄準他們過去的。
轟的一聲槍響,兩個督戰甲兵被攔腰截斷,一個逃跑的人也被波及。
兩死一傷。
剩下的韃子不敢出來了。
當徐世楊能夠準確判定韃子主攻方向的時候,他自然會集結所有火器,盡可能封鎖韃子的進攻通道。
更要命的是,韃子進攻的出發距離非常近,近到任何武器都不可能打偏的程度!
在這種情況下,民兵手中千奇百怪的實驗性武器發揮了不亞于正規炮兵的威力——反正只要在韃子出來的時候,把手中武器轟出去就成了,總能取得一些戰果。
突然涌出的韃子遭到迎頭一擊。
木炮、火門槍、抬槍、炮管壁很薄的大號霰彈炮、口徑很小只能用來發射重型弩箭的射箭炮,甚至還有一種被兵工廠工人們稱作“步人炮”的小口徑單兵火炮——其實就是一支等比例放大到50毫米口徑的火門槍,用叉棍支撐,后面還有一根支棍可以讓士兵夾在腋下調整方向。
所有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集結在幾百米長的防線上,用以封鎖十幾個狹窄的攻擊通道,成果斐然。
進攻的韃子一層層撲倒,尸體甚至堵塞了進攻道路,即使有少數幸運兒沖出通道進入阻攔溝,也會很快被銳士兵用長槍戳死。
甚至連最后的一些萬人敵都沒用上,韃子的進攻就已經被阻塞住了,后方進退不得的金軍只能向青州軍陣地發射大量輕箭作為回擊,缺少盔甲的青州軍民兵同樣付出不小的傷亡,但相對之前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