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州,原徐家十五屯,新軍總部所在地。
再過一段時間,新軍總部將被改編為更具近代化特質的總參謀部,成為一個單獨而不是臨時的機構。
徐世楊任齊省都督府下轄的戰爭部長兼任總參謀長,少將軍銜,總領齊省一切軍務。
然后,總參謀部將被遷徙到登州,與遼東隔海相望。
不過,那都是二、三個月以后的事,一切準備妥當,拖到明年年初都不是不可能,因此現在,新軍的軍事會議仍然要在莒州開。
今天的會議是之前戰爭的總結會,新軍所有少校級別(這個軍銜相當于所有副營級以上,以及之前戰斗中表現出色,即將得到提拔的人)以上軍官部參加。
按照以往的傳統,營級以上主要軍官們都坐在一張圓桌前,只是圓桌不夠大,剛剛獲得與會資格的新人不得不再圍著他們坐一圈。
“部隊上普遍反映,戰斗中表現最好的神機兵,其次是選鋒和陷陣,銳士兵的表現……,嗯,不太好。”
現在發言的是公孫勝,上次黃河之戰的時候,他負責南線的指揮,直面韃子天會汗完顏吳乞買,由于距離問題,他算是新軍中少見的有單獨指揮大戰經驗的將領。
“怎么個不太好法?”
徐世楊一邊問,一邊自己拿支筆在本子上寫寫畫畫,原本這個任務是趙琳的,但幾天前趙琳被檢查出懷了身孕,容嬤嬤強迫她脫離工作休養去了。
“他們的長槍太長了,又不能遠射,在壕溝里使用不便,進不能進退不能退,也就防守胸墻的時候能用用。”
公孫勝回答
“隊伍上有人建議縮編銳士,把多余出來的人分給選鋒和神機。”
“我們不可能指望每一次都挖好塹壕等著韃子來撞。”
徐世楊頭也不抬的說道
“用不了多久,我們就得跟韃子野戰,到時候沒有長槍,用什么抵御韃子騎兵?”
“刺刀也可以。”新近才有機會參加這種重要會議的徐寧立刻說道“馬很聰明,也很膽小,只要有個尖銳的東西在眼前,它們肯定不敢硬沖,屬下看了看火槍上的刺刀,那東西足夠了。”
“刺刀的產量不夠,現在只有燧發槍有,連火繩槍手都得配把腰刀防身。”代表第一兵工廠的湯隆說道。
新軍的火繩槍和燧發槍只在槍機上有區別,其他部件是同一規格的產品,它們完可以使用同一款刺刀。
之所以燧發槍有刺刀而火繩槍沒有,原因就在于產量——最簡單的套筒式刺刀也是需要攻螺紋的,那玩意生產速度實在快不起來,更要命的是,面對韃子的甲兵,它其實還是易耗品。
“說起刺刀,還有一件事。”新兵營營長馮三虎說道“每個營都是燧發槍與火繩槍混編,這樣指揮太過不便,戰前檢查槍支狀態……。”
“這個等會再說,事情一個個解決。”
徐世楊暫時打斷他,直接下命令道
“銳士需不需要縮編,得試過才能知道。”
“正好有幾百個韃子甲兵投降咱們,我打算把他們編制成一個藍軍營,兵器戰法還是原來韃子的樣子,以后新編制如何,先跟他們在訓練場上試過再說。”
“但是有一點,無論是否縮編,現在的銳士都不能只練長槍了——他們也得參與火槍射擊訓練,這樣如果遇到長槍無法發揮,而身邊神機兵戰友傷亡的情況,可以用銳士暫時頂上。”
“他們能學那許多嗎?”
“怎么學不來?增加些裝填射擊訓練而已,長槍兵本來就是跟火槍兵一起練隊列的,訓練強度增加并不多。”
大家還沒學會暢所欲言,大多數情況下,徐世楊的發言就是結論了。
其實徐世楊也是在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