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戰爭,可以當做老兵看待,這個時候,即使大量新兵補充進來,也不會因為稀釋老兵比例而造成戰斗力下降。
為了盡量提升新兵素質,所有新招收的士兵都要在新兵營待三個月,參加基礎訓練,之后才會編入各個野戰旅。
與此同時,按照主官輪換制,新軍十個旅的旅長還要進行輪換。
各旅新的主官分別是
定遠旅新任旅長是李井槐。
鎮遠旅新任旅長是以前的新兵營馮三虎。
經遠旅新旅長解珍。
來遠旅新旅長是前禁軍將領徐寧。
平遠旅新旅長公孫勝。
濟遠旅新旅長解寶。
威遠旅新旅長王勇。
致遠旅改成步兵旅之后,旅長由林沖接任。
靖遠旅旅長是唯一沒有替換的欒廷玉。
馭遠旅旅長由孫立接任。
原來的營級軍官中,徐世楊擔任總司令,身邊又有近衛部隊,因此不再兼任部隊主官。
徐世松去了江南,不可能遙控指揮齊省的部隊。
徐世柏調離軍隊,去萊州擔任地方官員。
徐睦河的小舅子張業被都督大人調動到泉城,同樣擔任地方上的職務——此時的齊省都督府,已經有資格開始嘗試將軍方和地方官員分開了。
這樣以來,齊省新軍中除了徐世楊一人之外,其他已經完沒有徐家人擔任高級軍官職務了——實際上,連張業這樣的“外戚”都沒了。
這從某種意義上,也是強調了徐世楊對新軍的完控制權。
當然,作為齊省實際意義上的“太子”,徐世楊還有些軍隊之外的權利。
比如他還控制著齊省絕大多數工廠,進而控制了很大一部分財政來源。
所以,徐睦河自己也很清楚,現在齊省可以沒有他這個都督,但肯定不能沒有徐世楊這個司令。
啊,對了,還有一個。
除了軍隊和工廠,徐世楊實際上還控制著齊省的水師。
現在這支艦隊一共有五十多艘海船,其中10艘是與“登瀛洲”同級別的中等福船。
這些艦隊將成為下一階段,徐世楊戰略進攻的核心。
沒錯,不僅僅是要攔截李飛龍給遼東運送歲幣的船隊,海路還是徐世楊反攻遼東的第一選擇。
原因很簡單,從登州出發,走海路進攻可以直通遼南的旅順,一個來回連兩天都用不到,可以完美避開荒涼的冀省那可怕的陸路補給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