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徐睦河的估計,即使考慮到發(fā)放貸款、作為銀行準備金的糧食,新軍和工廠擴招,以及新招撫大量流民,甚至把即將開始重建的齊省教育體系都算進去,今年的糧食剩余量也不會低于3000萬斤。
這還是建立在民間還有一部分存糧的基礎上。
如果計算明年,那在糧食方面就更富裕了。
現(xiàn)在已經定下的,李家明年一年就要運來100萬石,合約15000萬斤的糧食!
僅這一個數(shù)字,就相當于齊省今年兩倍的收入。
都督府認為,就算今后三年連發(fā)大災,整個齊省顆粒無收,糧食方面也不會產生太大問題。
當然,顆粒無收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掌握著海量的糧食,都督府對農業(yè)生產仍舊無比重視。
徐睦河連續(xù)頒發(fā)數(shù)條命令,要求領地內的下屬各縣修理農具,喂養(yǎng)牲口,為明年開始的豆麥高粱套種做好準備。
另外,都督府出臺各種政策鼓勵開荒。
老話說得好,手上有糧,心中不慌。
還有句話,磨刀不誤砍柴工。
徐世楊認為,在有大量余糧的情況下,齊省應該繼承之前動員大量勞動力修筑黃河防線的有效經驗,在控制區(qū)范圍內興修水利,改造土壤。
之前,齊省的土地鹽堿化非常嚴重,除了少數(shù)耕地常年有人照顧之外,其他很多荒地就算開墾出來,沒有足夠的水源澆灌,沒有渠道泄洪,所得肯定也會非常有限。
在沒有大規(guī)模化學工業(yè)的情況下,治理鹽堿化只能依靠水利系統(tǒng)——用灌溉系統(tǒng)把礦化地下水深度保持著25到3米的臨界點以下;然后用排水系統(tǒng)把土地中的鹽分排出。
n就是依靠勞動人民的雙手,硬生生建立起一個相對較為發(fā)達的水利系統(tǒng),在逆轉土地鹽堿化方面做出輝煌成就。
徐世楊沒有那種號召力,但他覺得利用大量余糧,鼓動勞工們在這齊省建起一個簡易版水利系統(tǒng),倒也不是做不到。
自古以來,興修水利就是王朝強盛的根基和證明,一心想要坐上那張椅子的徐睦河自然也明白這一點。
徐世楊提出興修水利的計劃后,齊省大都督咬著牙說道
“修有鄭國渠,關中皆為沃土,無兇年,秦以此富強,并吞諸國!”
“此誠乃暫費而永寧也!”
于是,齊省開始大規(guī)模興修水利的工作。
為了表示對水利工作的重視,徐睦河親自兼任治水官,并請隱居的徐睦江重新出山,負責治水的一線工作。
徐睦江畢竟是徐家嫡脈,也曾做過徐家族長,不掌握軍權財權的情況下,出來做點力所能及的工作,徐世楊也沒有反對。
這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按計劃,齊省將會每年動員至少2000萬個工(指一個勞力一天的工作量)用在興修水利上,而且將會永久持續(xù)下去。
為了保證這么多勞力不被白白浪費,軍方將會出動鎮(zhèn)撫兵,與官方一起管理水利工地,以鎮(zhèn)壓不法。
水利所需的所有勞力、畜力,都按標準給予糧食補償。
為此,都督府制定了一個工作量標準,如果每個工按時完成工作量,這個工人將獲得定量糧食補給。
如果工作量超出,補給也會隨之增加。
在徐世楊的影響下,都督府給予民工的補給定量標準接近與另一個位面,tg淮海戰(zhàn)役時給支前民工的糧食補助。
而且根據(jù)勞力的不同,牛、馬、騾、驢、駱駝等大牲畜也會給予糧食、草料、豆料補助。
再加上鹽和印度土布,徐世楊希望參加水利工作的勞工能把這繁重的勞動當做一項重大收入來源,而不是一項苦差事,更不是要人命的舊式勞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