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周新內閣的三位核心一起召見了徐世松。
四個人在政事堂旁邊的一間小屋子里,商議徐世松帶來的重大難題——云集在臨安附近的三十萬大軍,該如何安撫?
或者說的直接一點——從哪里搞出些軍費來。
“戶部沒錢。”文仲揉揉額頭,疲憊的說道“我剛剛理清賬目,現在戶部不僅沒有一點錢糧,甚至還虧欠著一大筆,這還沒開春,今年收上來的稅賦已經花完了。”
接管戶部以后,文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理清秦會之給他們留下了些什么。
結果證明,除了欠賬,什么都沒留下。
“抄了秦會之的家,一點收入都沒有嗎?”徐世松問道。
“抄家得來的錢是不少。”文仲回答“現在不僅是軍隊,就連官員也都在欠薪,還有平叛中產生的流民需要安撫,這都是要錢的。”
抄主和派各位大員的家,然后讓一些小官納錢贖罪,確實給新內閣賺了一大筆,但也僅此而已了。
這筆錢能支撐朝廷正常運轉到明年稅收就算不錯了。
安撫流民、補足欠餉,無論哪一樣都不夠。
“而且還給了江北幾萬貫石。”文仲無奈的說“徐世楊連續攔截歲幣,幾百萬都有了,卻還是連這點都不放過。”
“這件事就不要多說了。”文相公說道“這是必須的代價,若是章明義兩手空空的過去,怎么能站穩腳跟?”
“再說,就算不發齊省那點餉,對這邊也沒什么影響。”
幾萬貫石,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
“文相,兩位大人。”
一直沒有多說什么的徐世松這時開口道
“軍餉的問題不能拖。就算給不出來,也得先發一點,然后給些希望才行。”
“說得輕巧,哪來的錢糧?”文仲抱怨道。
“讓世松說完。”文相公說道“世松,你有什么想法嗎?”
“用土地沖抵軍餉和犒賞。”
“哪來的土地?”
“我手下名義上有三十萬人。”徐世松說道“這么多拿不到軍餉的兵士蹲在臨安四周,太危險了。”
“我想把他們帶過長江去,在江淮之間屯田。”
“屯田江淮?”包拯問道“能行嗎?”
“長江北岸還有很多等著來江南的流民,我帥部過江后,想辦法把他們整合起來,加上三十萬兵馬,人力上就沒什么問題了。”
“江淮之間土地肥沃,那里有沒有地權糾紛,一個壯丁分五十畝地都行。只要朝廷給他們發地契,用土地就可以沖抵之前所有欠餉了。”
“軍心安定,我朝可以保留一只大軍,過幾年還能從江淮收稅,一舉多得。”
包拯沉思一下,然后說道“辦法倒是個好辦法,不過士兵們愿不愿意過江?”
“朝廷還得發些農具和第一年的口糧,這是省不得的。”徐世松說道“至于愿不愿意過江,我想應該沒什么大問題,畢竟過了江也還有淮河可以當做防線,而且再往前還有我叔叔和兄弟在齊省頂著,安是沒問題的。”
如果是這樣,那倒是好了。
一年的種子口糧農具完不是問題。
江南畢竟是魚米之鄉,這點東西還是拿得出來的,實在不行,文家為首的前主戰派豪強自己也能拿出這點錢糧。
“那就這樣辦。”文相公點頭答應下來“江淮屯田,不僅對朝廷財計有很大好處,也能算作我們恢復中原的第一步,這一步如果能走好,無論哪方面都是收益無窮。”
確實如此,江淮之間廣闊的土地,對臨安來說還等于拓展了安縱深,簡直一舉多得。
“只是,江淮之間的安問題還得世松你多多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