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抵御盜賊或大型野獸的騷擾。
齊省現在依舊是一片蕭條狀態,荒蕪的土地之多,跟強盛的封建王朝邊境其實也沒差多少,野獸和盜賊余孽照舊橫行,因此都督府就按照邊境開拓的經驗組建下屬最基本的行政單位。
實際上,這種單位也是前世明朝北方衛所制度的基礎,滿清的牛錄制度也是基于此編制的。
略有不同的是,都督府下屬的屯墾村更多的行政單位,而軍事色彩比較淡薄。
村中公推出來的村長并不具備軍事指揮能力,而是以能帶領大家開荒種地,生產發展的人為主。
不過,既然是屯墾村,就不可能沒有武裝。
按都督府和總參謀部的要求,所有屯墾村應該至少按照每戶出一丁為標準,組建民兵部隊。
民兵有農閑時參加軍事訓練或水利工作的要求,戰時徐世楊也會臨時抽調民兵組成輔兵部隊幫助新軍作戰。
此外,徐世楊發現,有了基本編制,半強迫半引誘民兵參加夜校掃盲工作,也比面對一盤散沙的自耕農容易許多。
……
“徐兄似乎特別喜歡,嗯,集體?”
離開登州府不久,僅僅看過兩個縣,尚未抵達萊州的時候,章明義就發現這一點了。
徐世楊這個人,特別喜歡集體集體勞作、集體工作、集體掃盲等等等等。
他甚至還在鼓勵同一個屯墾村內的鄰居集體耕作,然后在集體開辦的食堂里吃飯。
章明義發現,這樣做,效率確實提升了一些,但似乎也沒強到哪里去。
何況隱患不小。
“同一個村里的人一起勞作,看起來似乎挺好的,不過有些人家男丁較少,有些男丁多一些。肯定還有些癩子偷奸耍滑,會不會出現多勞者無法多得,耍滑者所得與別人一樣,進而影響民心的情況?”
“那幾乎是必然的。”徐世楊給了章明義一個能聽懂的答案“但我仍然需要這樣的集體,我需要潛移默化的讓人們明白集體和合作的重要性,如果他們之前就有這個基礎,將來需要的時候進入軍隊,能節省我們很多力氣。”
實際上,徐世楊這樣做主要是將來的工業化需要的是適應集體生活的工人而已。
軍隊當然也需要,不過軍隊代差已經漸漸拉開,將來可能不會再需要這么多常備軍而已。
另外,集體農業當然也需要制度保障,比如新成立的,以流民為主,荒地較多的屯墾村就開始試行工分制度;而那些以老齊省人為主,熟地較多的村子也不會強迫他們改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