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目標確定,戰術上的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
徐世楊的參謀部認為,要迫使高麗國王屈服,必須抓住這個從不吝惜民力的家伙,最好連帶他的繼承人和那些兩班主要成員一起。
若是能做到這一點,不怕高麗不屈服。
至于劫掠高麗的人口和財富,這需要盡可能殲滅高麗軍隊主力,然后分兵攻擊盡量廣泛的土地,這樣才更容易收集人口和物資。
這一切的目標,最重要的戰術動作,就是快!
必須以最快的速度,不給高麗國王逃走的時間!
因此,齊軍再不猶豫,二十八日,陸軍以平遠、濟遠、威遠個野戰旅,外加陷陣營部隊和部分龍騎兵,共計7000人為南路軍,公孫勝為統帥,沿漢江南岸行動。
以靖遠、經遠、致遠三個野戰旅,中軍衛隊、以及藍軍旅共7500人為核心,徐世楊親任統帥,沿漢江北岸行動。
中間的漢江,有海軍下屬的,適合在內河航行的三十三艘小型平底船為主力,三路大軍水陸并進,迅速向高麗王京進發。
此時的高麗王京內一片混亂,高麗國王剛剛才得知這次從海上攻過來的居然不是倭寇,而是先前來信斥責最對金稱臣的齊軍!
不過,雖然不是倭寇,只要也不是要人命的韃子,高麗國王認為自己還是有一戰之力的——畢竟大家都被女真揍得很苦不是嗎?
孤陋寡聞的高麗國王居然一直不清楚齊軍之前幾年的戰績,這也可算相當奇怪的一件事了。
然而兩班貴族中總是有明白人的。
一些去過遼東的高麗貴族心中十分清楚,最近幾年,女真韃子面對崛起的齊軍從來未取得過什么優勢。
然而更多的貴族認為,這只是因為女真人麻痹大意了。
在這大敵當前的時刻,高麗王國內部又一次展開了令人眼花繚亂的黨爭。
比如兩班中的北人黨認為應該盡快與齊軍達成一個協議,哪怕讓國王對大周皇帝稱臣都可以——幾十年前,高麗本來就當過大周的附屬國。
但西人黨處于黨爭的需要,不斷強調國王的尊嚴和權威,認為國王不應該對同樣向女真稱臣的周人妥協,何況這次來襲的還是大周的附屬。
爭吵不斷的進行,卻沒有任何人提及如何抵擋齊軍攻勢,只是由國王發了一道軟綿綿的旨意,要求京畿道集結兵力,阻止齊軍向王京推進。
于是,屬于高麗王國的時間迅速流逝。
大周隆道二年十二月初一,南路齊軍攻克重鎮通津,第二天就攻克了另一個漢江重鎮金浦。
同一天,徐世楊主力部隊在漢江北岸擊潰第一支高麗勤王軍,這是一支由京畿道高麗正兵和附近佛寺僧兵拼湊的武裝力量,總攻有約2000人。
7500齊軍只用了一個時辰就殲滅了這支部隊,擊斃對手500余人,俘虜1200多人,只有少數幸存者潰散。
十二月初三,齊軍艦隊承載海軍陸戰隊00余人,趁夜色偷襲,一舉攻占漢江南岸的楊花津,這個地方距離高麗王京只有三十多里!
至此,高麗國王李倧才第一次感覺到情況似乎有點不妙。
高麗王國內部主張與齊軍死戰的大司憲(相當于大周的御史大夫)金尚憲與其兄長右議政(相當于大周的宰執)金尚榮在京畿道大肆征召義軍、僧兵,準備配合正兵部隊作戰。
但齊軍的行動過于迅速,高麗軍主力尚未集結完畢之時,徐世楊親自率領北路軍對王京西門外集結的高麗軍發動猛攻。
齊軍在炮兵的支援下,集結所有偵察騎兵和龍騎兵,對高麗軍側翼發動突擊。
高麗軍軟綿綿的片箭自然無法對抗兇猛的炮火,他們的遠程火力被壓制后,短矛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