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射擊過后,高麗人驅使潰兵沖擊李家軍防線的設想破產,李飛鳳得意的一揮手,幾百海盜揮舞倭刀涌出陣地,對高麗軍發起反沖擊。
李家海盜的特色就是什么人都有,什么人都敢用。
這次反沖,跑在最前面的就是幾十個咋咋呼呼的真倭子,他們體型矮小但健壯,只穿著一條兜襠布,頭上倒是綁著白布條,嘴里咋咋呼呼發出非人的嚎叫聲,高舉倭刀也不管對面是屬于自己這方的降軍還是敵人,只要看到高麗人迎頭就是一刀劈下去!
鋒利的倭刀對付重甲并不好用,但對付無甲兵卻具備可怖的殺傷效果,高麗人的慘叫聲不絕于耳,各種人頭斷肢四處亂飛。
跟在倭子背后的其他海盜立刻跟進,順著倭子打開的缺口沖入高麗人陣型中展開近戰。
雙方都缺少鎧甲保護,因此冷兵器的每一次命中都足以讓一個壯漢失去戰斗力,只是高麗軍也已經殺紅了眼,第一次沒有絲毫退讓,在那個披甲將領的帶領下齊聲吶喊著與李家軍拼命!
在這種混戰中,唯一一個穿鐵甲的人優勢就顯得大了一些,這就是那個剛剛展現出高超箭術的年輕將領,他叫金珍,前些時日王京守軍嘩變,出城投降時,也是他率領私兵及時封閉了城門。
金珍因功被李倧提拔為現下王京守軍的主將,昨天他在城頭看到齊軍主力離開,南下對付勤王軍之后,立刻開始策劃反擊。
金珍也不敢去挑釁齊軍,于是他就選擇了堵在敦義門的海盜軍,金珍以前有對付倭寇的經驗,因此他認為這次出擊勝算很大。
卻沒成想,李家早就從齊省款購買了復州戰役時所有繳獲到的韃子火器,除了分配給海盜船一部分外,李飛鳳把剩下的火器都部署在這片陣地上。
火力得到成倍加強的情況下,早有準備的李飛鳳自然不會被區區幾百潰兵和高麗人沖垮。
只要擋住第一波沖擊,高麗人其實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第一個高麗兵忍受不住開始逃走,這引發連鎖反應,其他人也信心崩潰,扔掉武器轉身向敦義門逃去。
很快,金珍身邊只剩下十幾個自己的私兵,他本人仗著一身華麗的札甲,也不持盾,右手一柄長刀,左手一柄較短的環刀,左劈右砍,連續殺死數名無甲的倭子。
僅剩的私兵也鼓足勇氣,以金珍為核心拼死抵抗。
受這支小部隊阻礙,李家軍居然沒法追擊高麗逃兵,惱羞成怒的海盜用長槍圍住這些高麗勇士,再用弓箭對金珍和他的士兵們猛烈攢射。
沒有鎧甲的高麗人數倒下,戰場上只剩下金珍一人還在揮舞雙刀。
一個海盜從他背后拋出漁網,把金珍兜住,四、五個海盜一起用力,把他拖倒。
金珍試圖用環刀切割漁網,但隨后,一個海盜手持大棒向前一步,重重敲在金珍身上,環刀脫手了。
其他海盜一擁而上,總算制伏了這個困在漁網中動彈不得,只能不甘大叫的高麗將領。
……
按照高麗人的戰略設想,他們這次應該是三路勤王軍與王京守軍同時行動,內外夾攻打破齊軍對王京的包圍圈。
然而實際上投入戰斗的只有南路軍和王京守軍。
而且兩路都失敗了。
南路軍主帥陣亡,軍崩潰。王京守軍則損失了一位表現最亮眼的年輕將領和守軍中最后的敢戰部隊。
而直到這兩路部隊數崩潰,北路軍和東路軍也沒有趕到戰場。
這其中,東路軍是因為路不好走,只能嘗試先跟北路軍會合,結果受北路軍的影響沒能趕到戰場。
而被寄予厚望的北路軍,則是將兵不合,大軍舉棋不定所致。
高麗國王李倧得知事情真相后,憤怒不已,他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