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槐,從現在開始,你負責駐守蓋州,我把大部分騎兵都給你,每年春耕秋收,你都要派出騎兵破襲遼中平原,務必讓韃子不得安寧!”
這是削弱韃子的最好辦法,也是鍛煉騎兵的好機會。
“謹受命!”
“井槐,你記住,我們的前景不只是這方寸之間!齊省不是我們的極限,遼東不是,甚至大周也不是!”
徐世楊一仰脖,把瓶中果汁都灌進嘴里,這玩意不含酒精,根本不醉人,但酒不醉人人自醉,徐世楊甚至都感到有些微醺了。
“你們都好好干!本帥必不吝公侯之賞!”
這是徐世楊第一次以君主的口吻對部下說話,也是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唯一一次。
……
隆道三年十一月初,徐世楊率領中軍衛隊回到登州。
此時,新軍雖有十個旅外加數十個連共四萬人的野戰軍,但他們已經事實上占據了齊、冀、遼三省大部分領土并威壓高麗,因此部隊相當分散。
原來的大都督府不過占有齊省五府,后來增加了遼南和東昌府,本質上還是一省的地盤。
但是蓋州戰役結束后,齊省事實上增加了冀省十府加整個遼南的土地,控制區面積擴張兩倍!
而這些新增加的領土需要重新編戶齊民,需要清剿盜匪,需要重修水利,也需要防止各路韃子入侵騷擾——冀省與草原接壤,現在徐世楊不能只防止一個女真韃子了。
因此,十個野戰旅的兵力,定遠、鎮遠、致遠在遼南,靖遠駐扎鳳凰城,平遠、濟遠、經遠、來遠在冀省,威遠、馭遠在齊省,撒胡椒面一樣平均在新舊領土上,幾乎完無法動彈。
除了各騎兵、獨立炮兵、藍軍、陷陣、海軍陸戰隊和中軍衛隊等獨立作戰單位外,齊軍居然一個野戰旅的機動部隊都調不出來了!
當然,地盤到手,人口到手,這些不過是些暫時的小麻煩,總是能解決的。
只要擴軍即可。
畢竟新軍本來就有擴充的余力,現在工、騎、炮、選鋒、銳士、神機等等所有兵種每個連都配備正副兩套班子,基層軍士官人數充足,分出一半來構建新單位,再把經過短暫訓練的民兵填充進去就能成軍。
這其實才是近代軍隊超越封建軍隊的地方——合格的士兵補充起來太過于容易了。
因此,暫時缺乏機動部隊不是什么問題,最多半年就能解決,現在對齊省來說,最大的問題其實是來自江南朝廷的一道圣旨
以收復燕云為名,封徐睦江為燕王。
以收復遼南為名,封徐世楊為遼王。
連封兩王,卻唯獨忘了大都督徐睦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