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吃飽喝足的老百姓最喜歡傳播各種不靠譜的宮闈秘聞。
從皇帝的金馬桶到東宮娘娘烙的大餅,來者不拒。
但也不是所有民間的消息都這么不著邊際,比如最近,臨安城的老百姓中就開始流傳一個說法
當今隆道皇帝跟文相公的關系變得有些緊張。
前段時間,高麗使節跑到皇城外哭庭,控訴齊省都督府入侵高麗,威逼王京。
還沒等朝廷查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高麗突然又派出一伙使節抵達臨安。
這些人明確表示第一批所謂高麗使節是假的,他們才是高麗王國真正的代表,并且出示了有國王印信的國書。
第二伙使節上奏朝廷,高麗確實與都督府發生了一些誤會,不過如今誤會已經解除了,高麗國王李倧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接受齊省都督府的建議,派使節團來向朝廷朝貢,并請冊封。
自從大周南遷以后,高麗就從來沒朝貢過,現在主動恢復朝貢活動,這聽起來似乎是件好事。
也僅僅是聽起來像一件好事而已。
大周朝廷又不是傻子,皇帝和兩府一看就能明白這就是都督府一次私自挑起戰爭,繞過朝廷的許可攻打并迫使高麗屈服。
這意味著,都督府越來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
他們事實上已經成了一個獨立的政權,朝廷派遣監軍的做法并未限制住都督府的行動。
都督府無視朝廷權威,只在口頭上忠于朝廷,每年還要要走大量援助和軍餉、皇賞。
這讓朝廷怎么忍?
再聯想到文相公的小女兒嫁到齊省……。
呵呵。
有人說,圣上沖文相公摔了金杯,而且大罵文相公是奸臣,要求他解釋與齊省都督府的姻親關系。
文相公也是倔脾氣,直接回家稱病不出了。
文相公一走,朝堂上群魔亂舞,為推翻主和派而捏合在一起的主戰派分裂成七八個小黨派,互相傾軋。
最終是翁書平獲得了部分勝利,皇上親自下令徹查去年的江淮軍兵變(翁書平一個親戚因為貪污軍餉過甚被亂兵殺死)。
因包庇亂兵,原本花了三年時間就做到大周武人頂峰的徐世松太尉又在三個月內連續跌了幾級,成了淮南西路宣撫使。
政治上跟徐世松產生對立的翁書平擔任淮南東路宣撫使,品級上已經與徐世松相等。
而徐世柳則擔任荊湖北路宣撫使。
這樣一來,原本由徐世松一手操辦的開拓江淮,被切成三份,徐世松、翁書平和徐世柳各自負責其中一個部分。
原本由徐世松編練的二十萬江淮軍,同樣也被分成淮西、淮東和荊湖三軍。
三位宣撫使中只有一個武人,這似乎也成了隆道朝的特色——文相公多次疾呼要“重將權”,而朝廷又堅持以文御武,于是干脆把高品級武職給較低品級文官擔任。
朝廷還是比較信任文官而防著武人的,在這一點上隆道皇帝與建興皇帝也沒有多大區別。
他大概是想著先把自己人拆散,搞成以小制大,以文御武的熟悉樣子吧?
當然,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朝堂之上的政治斗爭無論怎么玩,都跟他們關系不大——只要別再搞個根括之類的混賬事就行。
其他都是茶余飯后的談資,僅此而已。
既然是談資,那么前線勝利的消息自然比失敗更容易被人傳頌——比如齊軍在遼東和高麗的連續大勝。
在這方面,都督府本來就有很好的基礎。
一是徐世楊幾年前在江南火燒都亭驛的名聲實在太大,臨安,甚至整個江南的老百姓都還記得他。
二是徐世柳在政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