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果如何?”
“砍了32個韃子,繳獲28匹馬,還有些盔甲兵刃什么的。”
只計算陣亡,雙方是1比32!
徐世楨打開自己的筆記本,上面潦草的記載著此次出擊他的連隊所遇到的問題和他個人認為應該關注的重點。
里面雙方陣亡都加起來,實際是1比25,齊軍大優。
如果仔細觀察韃子陣亡原因,有1成是雙方騎兵對沖前就挨了火槍,2成是騎兵對沖中被冷兵器打下馬,2成是被龍騎兵步射擊殺,剩下的大約五成都是致命傷在背后——逃走的時候被龍騎兵追上殺死。
從結果倒推原因的話,龍騎兵對比女真騎兵的優勢主要是裝備和戰術兩個方面。
裝備不用多說,燧發手槍在騎戰之前射一輪,不論打馬還是打人,只要命中一發就絕對能讓一個敵人失去戰斗力,騎弓的殺傷力則做不到這一點。
這樣,每次戰斗之前先削弱一成,韃子氣勢上就處在劣勢了。
然后龍騎兵仗著甲堅兵利列陣墻式沖鋒,一波碾壓過去,剩下的基本就只是追殺而已。
這樣的戰斗進行的次數多了,再次遭遇,還沒開打韃子就會心虛,直接輸一半,以至于后面幾次騎兵遭遇韃子能取得的成績越來越差,齊軍騎兵贏得越來越輕松。
“韃子死25個才能換我們一個。”
徐世楨撓撓頭
“不是說騎射無雙嗎?怎么騎戰也這么不經打?”
這次出戰前,包括徐世楨在內,所有齊軍最擔心的就是己方的騎戰能力,畢竟韃子一直以騎兵強而自豪,齊軍之前缺馬,也很少跟女真人正面騎兵戰,以至于這種虛名一直影響到現在。
這也是戰前,已經擔任教官快兩年的徐世楨等人被從軍校中調出,負責帶領騎兵進行今年的春季攻勢,同時總結騎戰經驗教訓,以便之后軍校改進騎兵教材。
然而,實戰證明,齊軍已經在最后一塊短板——騎兵方面徹底壓倒了女真人。
嗯,其實騎術方面還是明顯不行,但馬上用燧發手槍射擊不需要雙手離韁,齊軍對騎術的要求其實沒必要像韃子那么高。
直接憑借裝備和戰術優勢就能保證勝利了。
“這樣看起來,我們已經面壓制韃子了。”
徐世楨合上筆記本,喃喃自語
“我們的步兵本來就比韃子強,水師和炮兵更是不用說,現在騎兵都比韃子強了……”
“那是不是說,我們很快就可以解決女真韃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