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徐世楊也不像把自家經濟逼到如此窘境,為了擴大儲備,徐世楊祭出最簡單的經濟手段發國債。
國債分為內債和外債兩種,期限同樣為五年,年息百分之六點五,唯一不同的是內債計劃首期發行一千萬新石,外債首期發行兩千萬新石。
國債抵押物為遼中平原的礦山和土地。
抵押物實際上還未真正到手,但如果戰爭進行順利,這些都是早晚的事。
就看到時候國債買家們對齊軍的信心如何了。
實際上,一期國債的三千萬石就差不多足夠支撐這次進攻了,不過徐世楊打算,如果戰爭真的順利,那就繼續發行國債,把重新開發遼中平原和接下來對付蒙兀韃子所需的經費都一起攢出來。
……
隆道五年十月。
就在齊國大規模動員,準備給予女真韃子致命一擊的時候,左鶴林帶著他的親信部隊抵達齊王行在泉城。
他這次出行不太順利,先是折家原本要來的兩兄弟都被他們家里扣下了,但折家又派出一個折可適跟著左鶴林一起來齊國。
左鶴林有些不太明白折家這操作是啥意思,因為折可適被視為折家小字輩最出色的人才,用他來替換折可大和折可求,實際上顯得折家特別重視這次齊國之行。
可是,折家這么重視,為什么不跟著世候團隊去泉城,而是跟著他左鶴林一起來?還帶了五百家兵。
左鶴林對同伴換了個人并沒有太多異議,加上楊、丁、賀、郭另外四家世候愿意跟上的幾個小字輩,一共九個世候家的公子(折可適也算的話),帶著一千兩百小弟出發。
整個隊伍有半數是騎兵,浩浩蕩蕩顯得極為威武,然而一進入齊國境內,他們立刻就被大量齊國民兵包圍了。
左鶴林的手下裝束過于雜亂,以至于被齊國留守部隊當成前來騷擾的韃子,雙方差點火并。
好在有認識左鶴林的上馬賊及時出現,化解了雙方的誤會。
得知左鶴林和折可適另外帶人來齊國參加年會后,正在準備參戰的王啟年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前來迎接。
齊軍解除左鶴林和折可適手下的武裝,然后有王啟年做向導,直到這時才抵達泉城。
路上王啟年并未向這些世候家的公子哥多說什么,不過抵達泉城后,左鶴林立刻就發現齊國這邊似乎有什么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