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對這些韃子部落的不信任感,徐世楊雖然要求他們每一個14歲以上的男性都要算作士兵,在宗主國需要的時候自備武器參軍打仗。
但徐世楊只允許他們裝備落后兩個時代的武器最先進的火器只能是火繩槍,是鳥槍還是標準1倒是無所謂,只是出售給外蕃的火槍和火藥要酌情提高價格,不允許平價銷售,也不允許齊國公、平民隨意轉賣火器火藥,民間私下里出售火藥武器必須到當地官府報備。
這樣的話,外蕃部落兵的主要武器將仍然保持在冷兵器水準上。
當然,雖不能與齊軍爭鋒,但鑒于齊國鋼鐵和鎧甲產能,這些部落相比以前鐵器比人參貂皮貴重的時代,裝備水平還是能提高許多的。
為了盡快教化這些野蠻人,徐世楊打算在外蕃部落里強力推行儒家思想教育,在部落的年輕人中培植愚忠思想,并且每年通過八股文的形勢選拔部分學習成績優異的青少年前往泉城讀書。
將來畢業以后,這些人會回到自己的部落,齊國將扶持他們成為新的部落統治者。
當然,徐世楊會明確要求不準像他們推廣科學教育,理科工科教育將嚴格限定在齊國自己的公平民之間。
外人只要老老實實讀讀圣人典籍即可。
于此外蕃部落相對應的,齊國自己的庶民和奴隸也不準擁有性能較好的火器,若是購買燧發槍或擊發槍,必須擁有平民以上資格。
以上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完成后,齊國陸軍將擁有常備野戰軍15到16萬人,海軍3萬人,可動員預備兵30萬人,民兵100萬以上。
外蕃部落兵1萬2千人,高麗兵2萬3千人。
內外總動員能力超過一百五十萬,即使是在一個統一且強盛的封建王朝,這也是個恐怖的數字,何況現在齊國實際上只擁有五省之地,這種情況可真稱得上過于武德充沛了。
……
兵部和工部的聯合會議從11月初斷斷續續一直開到12月中旬,軍改的大體框架才算搭好,剩下的就是具體執行細節的問題了,這方面徐世楊本人不用太過關心,參謀部和各級野戰單位都能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
只是,兵部的軍改會議開完,不代表所有會議都結束了。
由于涉及明年齊王登基問題,今年的會議季顯得格外繁忙,徐世楊還要參與國家政權的構建、國號和年號的選定、登基日期選定等等一系列問題。
此外還有常規的年度總結和來年計劃……。
簡直忙得不可開交。
好在,常規工作大家都已經有很多經驗,按部就班執行就是了。
關于齊王登基的工作,這幾年齊國也在暗地里做了不少準備——畢竟大家都知道這是早晚的事,而且所有人都盼著這一天,好隨著齊王的登基步步高升呢。
實際上,真正給登基工作帶來麻煩的,是徐世楊。
比如談及國號問題的時候,大家都認為大齊就挺好,但徐世楊提出歷史上齊國從未統一過天下,最多只是個地方性政權。
而春秋時期五霸之首的齊國也是個很沒進取心的國家,這些氣質與未來國家戰略不合,因此反對國家直接稱為大齊。
徐世楊的意見是,為了顯示本朝與眾不同,不會重蹈以前朝代衰落滅亡的覆轍,干脆直接把國號定為“華夏”。
改一字國號為兩字,國統直接追溯到民族伊始,暗示這個朝代并非新建,而是繼承自民族先賢。
徐世楊的這個要求聽起來比較牽強,不過對這個把自己家王朝無限拔高到與民族齊平的稱呼,齊王本人還是十分喜歡的。
于是就這樣定了下來,新朝國號華夏,年號追溯華夏有明確紀元的共和元年為基準,明年為共和17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