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這樣說,根本就是在哄騙織田信長。就是要賣,也只是先賣朝鮮再賣日本,朱載坖才是那個幕后的大買家。
織田信長看著自己所帶領的船隊,很是得意,“先生,我的這些船隊,并不比你的船隊弱了吧?”
“這是自然,我不過是一介商人,最終的力量還是不如織田君這樣的一國之主。”王直笑著道“無論是數量還是大小,都比不上織田君的船隊。”
嘴上這么說,但是王直卻根本就看不起織田信長的這些船。王直現在所用的船,都是一些舊船。若是大明的船隊來了,才會讓整個東瀛都震顫不已。別說寶船那樣巨大的船只,就是一般的大海船,也比織田信長現在的座艦大了許多。而且大明船上的火炮,更是東瀛船上所不具備的,雙方根本就沒有多少可比性。
東瀛軍還沒到朝鮮,便已經派出使者先一步渡海去了漢城。
此時的朝鮮國王李峘聽到東瀛來使,還不知道對方是何意思,便命人宣入宮中接見。
那使者是織田信長的手下大將稻葉一鐵,此人有勇有謀,乃是有名的美濃三人眾之首。當初剛剛投靠織田信長之時,因為受到猜忌,被織田召于茶室議事,而室外則埋伏著劍客。
稻葉一鐵雖然知道室外有劍客埋伏,可是卻看著茶室墻壁上的一幅畫,吟出了唐代韓退之的詩,‘一封朝奏九重天……雪擁藍關馬不前。’旁邊從人不解,稻葉一鐵逐句給其解釋,并借此表明心跡。這時織田信長才出現,并將劍客也召了進來,與稻葉一鐵逞相見,由此對之敬重。
此次織田信長派稻葉一鐵出使朝鮮,也是因為稻葉一鐵智勇雙全之故。
稻葉一鐵見到李峘,先恭敬問好,“我家征夷大將軍織田信長,派我來向大王問好。”
李峘對于東瀛人并無半點好感,這數十年來,倭寇可沒少光顧朝鮮。那些家伙窮報極惡,見什么搶什么。搶不走的就是燒殺毀掉,毫無半點人性。
只是礙于禮節,李峘勉強對稻葉一鐵道“大將軍有心了,不知派使者前來,所議何事?”
稻葉一鐵跪坐,上身挺的筆直,沉聲道“我家大將軍說了,欲從朝鮮借道攻明,建不世之基業。然攻明海路遙遠,兼風波無定。以朝鮮登岸,走陸路而直抵大明京城,最為穩妥。只不知大王,可肯借道于我東瀛?”
李峘就是再傻,也已經聽出來對方話里的野心。借道是假,意欲吞并朝鮮才是真啊!
他被稻葉一鐵的話驚的一下子站了起來,指著稻葉一鐵道“你可知道你的話有多狂妄?別說大明國力雄厚,就是我朝鮮也不是好欺的!”
“大王說的哪里話來,我東瀛最是講道理。”稻葉一鐵不為所動道“若是朝鮮肯借道于我東瀛,待攻下大明,自然也會與大王一塊疆土。中原或者不太可能分與大王,但是遼東還是可以的。”
李峘心中微微一動,可是這只是妄想。眼下邊境的建州女真還與朝鮮正在爭奪會寧,若大明出手,朝鮮早就完蛋了。
“使者說笑了,你可知道大明的國力之強疆域之廣,根本不是你這種井底之蛙可測度的。”李峘深受儒家教育的影響,他看著稻葉一鐵道“東瀛自稱大國,國土最長不過千余里,人口不過數百萬。而大明東西南北寬廣皆為萬里,豈是小小東瀛可比?”
稻葉一鐵哈哈大笑“明國雖大,可其兵馬懦弱。數年前我東瀛的流浪武士,都曾殺的大明東南沿海哀鴻遍野。若是我家將軍的強軍出馬,大明怕是早已經滅國數次!”
朝鮮也深受倭亂之苦,李峘臉色很差,他對稻葉一鐵搖頭道“大將軍自己有這把握,何不從海上攻明。我朝鮮這里,若是借道,貴國兵馬可將兵器都放下,我朝鮮軍自會護送你等到達明境。否則的話,是不會借道。”
“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