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鋒對于嚴科夫口中所說的沙皇伊凡雷帝,有著很清醒的認識。
在他看來,這個伊凡雷帝是個牙呲必報之人。對方不但記仇,而且有著極大的野心。前幾年剛剛吞并了喀山汗國與阿斯特拉罕汗國,這兩個汗國如今已經(jīng)并入沙俄。只是這兩個汗國所在地,并不是那么安穩(wěn)。
對于能給對方添堵,胡月鋒很有興趣。如果阿斯特拉罕和喀山這兩處廣大的地區(qū)亂起來,不知道沙俄還能不能象如今這么強勢。
利沃尼亞戰(zhàn)爭,已經(jīng)牽制住了沙俄的主力。
胡月鋒覺得,自己要將對方的后方搞亂。讓阿斯特拉罕與原來的喀山汗國的廣大地區(qū)都成為戰(zhàn)亂之地,那么周圍肯定還有勢力,會對沙俄動起心思。
他現(xiàn)在最擔心的,就是大明朝廷對他所在的彼爾姆和索利卡姆斯克兩地支援有限。因此,不得不自己想辦法,使得這種孤軍的態(tài)勢,發(fā)生扭轉(zhuǎn)局面的變化。
現(xiàn)在胡月鋒的手中有七千明軍,這些人在這人煙稀少之地,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是如果用得好了,足夠挑動大局。
何況胡月鋒現(xiàn)在并不是建設(shè),而是去給沙俄搞破壞。建設(shè)總比破壞難,而胡月鋒身為大明的軍人,就是一個職業(yè)搞破壞的。
想清楚了這一點,胡月鋒便將手中的兵馬挑選了三千人出來。
剩下的四千明軍,兩座城里每一座城中留兩千守軍。
帶兵臨走之前,他叮囑分守兩城的軍官,如果他不在的時候沙俄派軍隊前來,能戰(zhàn)就戰(zhàn),打不過就退出烏拉爾山口。現(xiàn)在這種情況,明軍的兵力補充困難消耗不起,保存實力是最重要的。
胡月鋒帶走的這三千人,包括一千騎兵,一千五百火銃兵,五百人炮隊和數(shù)十門火炮。
一千騎兵都是一人三馬先行,而其余的兩千人馬,則帶著火炮輜重乘船,由卡馬河的水路順流而下。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伏爾加河岸邊的喀山,還有在里海的入海口,阿斯特拉罕城。
胡月鋒選的時機非常好,這時的沙俄在喀山城的駐軍只有一千余人,而阿斯特拉罕的兵力不超過兩千。雖然沿途還有一些小城,但是其中的最多也不過只有上百的沙俄士兵。
在路上的時候,胡月鋒便碰到了一個巴什吉爾部族。喀山汗國原本的主體之中,就有巴什吉爾人,這些人都是蒙元的部族后裔,相貌上雖然也顯得鼻梁略高,但還能看出來是蒙元人的血統(tǒng)。
對于這些已經(jīng)被擊敗并臣服于沙俄的部族,胡月鋒并沒有直接攻擊,而是告之對方,自己代表天可汗來懲罰沙俄。
天可汗這三個字,在這些蒙元后裔之中,有著非同凡想的意義。成吉思汗也只是大海一樣的皇帝,而比大海更加廣闊的,當然就是天空。
不管這些巴什吉爾人信或不信,胡月鋒只是邀請他們部族中的一兩人隨軍而行,讓他們?nèi)ヒ娮C明軍的力量。
從彼爾姆到喀山城,足有兩千余里,胡月鋒的騎兵用了二十天,便趕到了喀山城外。
他并沒有直接攻城,而是在喀山城的城外將那些沙俄人都集中起來抓走。用有限的兵力,將喀山城給困了起來。
這種行為讓喀山城的沙俄軍隊十分惱火,這些沙俄人是會上頭的,一怒之下便傾巢出動,要與胡月鋒所帶的明軍決戰(zhàn)。
只可惜胡月鋒極為狡猾,利用明軍騎兵的火銃優(yōu)勢,縱橫于沙俄軍隊的周圍,不停的放銃殺傷對方。幾個來回下來,沙俄的喀山守軍便有一半人都被消耗掉了。
最后胡月鋒看到這些沙俄軍隊如此冒失,便也不再猶豫,分出一部分騎兵斷了對方后路,將這些沙俄軍隊硬是在城外生生的耗死殆盡。
上千的明軍沖入喀山城,將沙俄所委派的官員都揪出來交給了當城人,城中的倉庫也都被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