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制火藥,也能封伯爵。ii
眾多的儒生人群之中。
董賢良激動的跳起腳跟,望著對面孤零零的小昏侯,目光充滿了感動。
他曾經以為,自己苦學儒學、諸子百家,以“匡扶明君,濟世天下”為己任,是大楚最出類拔萃的才俊。
他一直不懂,為何殿試,皇帝將小昏侯列為優等甲名,已亥歲舉第一。
今日終于明白。
這才是真正的以天下興亡為己任!
小昏侯這是滿腔熱血為大楚,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并非只有輔佐君王,那才是世間人杰。
那些被他輕視的微末小技,造紙、火藥等等,一樣能夠對匡扶濟世起到巨大作用。ii
這心胸之宏大,這見識之廣闊。
差距啊!
他離小昏侯差距如此之大!
孔寒友被罵懵了。
小昏侯根本不按套路出招。
他明明是在和小昏侯,辯論“科舉選官”。既然是選官,咱們就按照,選什么官最好,來辯論啊!
他這前腳才剛剛高談闊論,儒家學派,對“選官”最為有利。
小昏侯后腳就不提科舉選官,居然說起了那些落選的九成九讀書人。說那些落選的讀書人,都是一群廢物白白糟蹋糧食,一事無成。
這讓他怎么反駁?
“小侯爺,我們今日談的是選官。至于落選之人可以再行商議,如何安排他們。”ii
孔寒友正色道。
“孔大人,獨考儒科,就意味著,為了選出這最出色的一百名官員,犧牲掉金陵萬名考生,犧牲掉大楚十萬名讀書人,犧牲掉我大楚的千秋基業!
而考全科,才能百業興盛。九成九的讀書人縱然當不上官,也懂三教九流各行之術。”
楚天秀一擺手,痛心疾首,拱手朝皇帝道“陛下,您要只想選官,科舉考試,獨考儒家的確可以。儒生干別的都不行,但是當官還是挺在行的。
但是,您要這大楚興盛,錢糧盈倉,諸如‘造紙、火藥’等物不斷涌現,天下遍地是各色英才,俯身皆是,想用什么便用什么。
那這科舉大考,定然要考全科。”
ii
皇帝項燕然望著小昏侯,陷入了深思。
他將“歲舉”改為“科舉”的目的,的確是為了選官,輔佐他治理天下。
儒家學派宣揚“尊君愛民”,當然最符合這一點。
但是剩余九成九的讀書人,選不上官,這也的確是巨大的浪費啊!
整個大楚皇朝,所有讀書識字的人才,全都在這里面了。不用好他們,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讀書人,是極難培養的。
往往一個縣城,一個富戶一個小地主,也就供養起兩三個子弟讀書,長達一二十年之久,才能成材。
這些讀書人,本應是大楚最出色的人才。
整個大楚皇朝七千萬人口,也才區區數十萬的讀書人而已。ii
長子繼承家業,余子皆外出謀生。
他們要是只讀儒書,只懂一些治國的大道理平常生活根本用不上,以至于靠一些蠅營狗茍的生計來維生。
如今大楚,內有諸侯內憂,外有匈奴外患。
正是要天下讀書人,盡忠,盡力之時。
科舉考試考全科,才能發揮眾讀書人之力。
他這個皇帝,已經更信小昏侯的說法。
但是,他也不想以君威,直接駁回主相孔寒友。最好是孔寒友,主動認輸才行。
“小昏侯此言頗有道理,你們繼續爭辯吧。朕聽著呢!”
皇帝淡淡道。
“臣就不說那些落選之人。臣只說,在座的三公九卿高官!”ii
楚天秀哪會給孔寒友翻盤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