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的皇帝老是擔心他不夠昏。
大楚皇朝的第一輪縣試考完。
楚天秀回到虞園,休息了一下,繼續(xù)準備科舉大考,心思都放在第三輪國試考題上。
半個月之后便是郡試,從各郡縣的童生里面,選拔出一批秀才。
這第二輪的郡試,由各郡太守們主持。
金陵城的第二輪郡試,是府尹王栩來主持。
楚天秀為了避嫌,避免提前泄露國試的考題,已經(jīng)極少踏出平王府。
第二輪郡試考卷其實也不太難,除了大量看書之外,增加了一些閱讀理解,并無太多出奇之處。
在縣試拔尖的一群童生,很容易考中郡試成為秀才。
金陵城的一千名童生里面,最后選出了分數(shù)最高的二百名秀才。
而大楚的各郡,每郡大約誕生了十多名秀才。
郡,跟帝都金陵城,實力差距顯然極為巨大。
金陵城聚集了十大門閥、高官勛貴、天下巨富豪商,有天下最多的讀書人,遠非郡縣可比。
終于,到了整個大楚皇朝萬眾矚目的第三輪國試。
大楚上百郡遴選出來的一千余名秀才們,紛紛從各郡府,乘坐官府派出的馬車,護送前往金陵城,在金陵城內(nèi)的各個客棧下榻,準備參加國試。
他們這群秀才,是整個大楚皇朝讀書人中的翹楚,讀過最多的書,最有才學之輩。隨便挑出一個,在縣里都是頂尖的角色。
可是考中了秀才沒用。
前面縣試和郡試兩輪只是篩選,把那些不夠格的讀書人淘汰掉而已,這兩輪并非關(guān)鍵。
真正的選拔考試是在“國試”和“殿試”上。
必須在國試上擠入前二百名,中了“舉人”才能當吏,在地方郡縣和中央朝廷當縣丞、都尉等等。
舉人,才有資格踏入殿試,在皇帝面前考中“進士”才能當官,當上縣令,治理一方。
在大楚國試的前五到十日。
金陵城所有大小客棧都已經(jīng)入住爆滿,全是來自大楚最頂尖的秀才。
鴻門客棧內(nèi),燈火通明。
通宵達旦。
這上千名秀才們秉燭夜談,興奮的切磋技藝,談?wù)撔』韬畹摹妒^記》,議論著即將到來的第三輪“國試”。
秀才們最流行的游戲,無疑是各種押題、猜題,賭小昏侯可能出什么考題。
國試。
主考官是“小昏侯”,親自主考。
將從他們這上千名秀才中間,選拔出二百名舉人。
小昏侯親自出任主考,身為新一代“文學宗師”,出的國試考題,絕對比縣試和郡試要難的多。
但是國試到底有多難,秀才們顯然是無從推測的。
第三輪國試的考卷,就連丞相孔寒友、御史大夫王肅,兩位副主考官都看不到。
負責印制考卷的印刷廠,早就被平王府的一群侍衛(wèi)給團團包圍了,連老鼠都無法進出。
小昏侯要通過這第三輪“國試”,把最出色的人才選拔出來,給皇帝一個交代,證明科舉全科制的出色。
。